當前位置: 首頁 » 信用知識 » 正文

      投標中不中 還要看信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27  
      建筑招投標中,信用將成為企業中標與否的重要條件。昨天,已在市區試行一年多的《溫州市建筑市場信用評價管理實施辦法》正式頒
            建筑招投標中,信用將成為企業中標與否的重要條件。昨天,已在市區試行一年多的《溫州市建筑市場信用評價管理實施辦法》正式頒布,并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推行。
            市住建委招投標監理處介紹,企業信用主要是通過采集參與本市建筑市場相關活動企業的信用信息,包括企業實力、社會貢獻、優質產品、科技進步、客戶評價及不良行為等。一般是由行業協會對其做出基本評價,由建設單位對其做出合同履約能力的評價,由建設行政部門對其在市場和現場的不良行為做出評價,每天動態更新,并將結果與招投標掛鉤。
            具體來看,最后的信用評價分被引入工程招投標,一般占招投標總分的5%至10%,即5分至10分,其得分計算方法為企業信用評價分乘以(5%~10%)。
      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一擴建工程招投標為例,排名前兩位的入圍企業是浙江工程建設、浙江文華建設。“浙江工程建設原先是排名第一的,但引入信用分后,浙江文華6.8分和浙江工程建設6.2分之間0.6分的分差,最終使文華建設以0.44分的總優勢反超中標。”監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這只是個例,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場,信用評價分的確可以在關鍵節點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2014年我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255.21億元,同比增長9.23%,實現建筑業增加值298.13億元,同比增長20.46%,占全市GDP比重近7%。但建筑企業低、小、散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建筑市場不規范的行為依然存在,“兩超”(超工期超投資額)現象依然嚴重,而且掛靠、串標、圍標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在于守信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沒有及時得到鼓勵,失信企業未得到有效懲戒,市場未形成健全的誠信機制。2014年9月,我市制定了《溫州市建設招投標市場信用評價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并開始在市區試行。這一年多里,部分技術強、信譽好、質量優、安全文明標化水平高的優秀建筑業企業開始顯現更大優勢,建筑行業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 誠信體系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誠信體系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