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北京園林局:園林綠地雨水利用技術規程(草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2  

        1總則

        1.0.1為充分發揮雨水在園林綠地中的作用,提高雨水利用率,保證進入綠地中的雨水在不增加建筑設施的情況下,將雨水最大限度的利用。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程。

        2范圍

        2.0.1 本規程適用全市城市規劃區各級各類綠地以及風景名勝區綠地,在新建、擴建、改建的綠地等可參照執行。

        2.0.2 遵守本規程的同時,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3術語

        3.0.1 雨水利用:包括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水滲透。本規程中的雨水利用主要指雨水滲透。

        3.0.2下凹綠地: 下凹綠地是在綠地建設時,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路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圍地面(路面)的雨水匯入綠地中。

        3.0.3 透水地面:指各種人工材料鋪設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植草磚、透水磚等。

        3.0.4滲透井:類似普通的檢查井,但井壁和底部均做成透水,在井底和四周鋪設碎石,雨水可以通過井壁、井底向四周滲透。

        3.0.5滲透淺溝:當土壤滲透性能良好時,在道路兩側的低綠地或綠地中設置以滲透功能為主的植被淺溝,淺溝的底部鋪設透水性好的碎石層,上層用植被覆蓋。

        3.0.6滲透管:雨水通過埋設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層滲透。

        4基本要求

        4.1 下凹綠地

        新建綠地,在規劃設計時調整好路面高程、綠地高程和雨水口高程的關系,即路面高程高于綠地高程,雨水口設在綠地內,雨水口高程高于綠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

        對于已建綠地,可以采用圍埂將綠地圍起,適當降低綠地高程,把周圍地面徑流盡可能引入綠地中。

        下凹綠地下凹的深度要根據綠地的土質、匯水區面積、綠地面積和植被種類等綜合考慮。

        4.2透水地面

        園路、廣場、樹穴周圍等需鋪裝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面,增加雨水下滲。透水地面按鋪裝面材材料分為多孔瀝青混凝土、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綠化混凝土磚和透水磚等;按面材外形和施工方式分為連續性透水地面、拼接式透水地面和鏤空式植草磚等。

        4.2.1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

        多孔混凝土路面表面為無砂混凝土,其厚度約為12.5cm,空隙率15%~25%,下設兩層碎石,上層碎石粒徑10~15cm,厚5cm,下層碎石粒徑2.5~5cm,空隙率38%~40%,透水系數為(1~15)mm/s其厚度視所需蓄水量而定,除此外還有高分子樹脂為膠結材料的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和經高溫燒結的透水性路面磚,及用高分子樹脂膠結的碎石路面等。

        多孔瀝青路面構造與多孔混凝土地面類似,只是將表層改換為多孔瀝青,瀝青重量比為5.5%~6.0%,空隙率為12%~16%,厚6~7cm。

        4.2.2綠化混凝土磚

        亦稱植草磚,是帶有各種形狀空隙的混凝土塊。其主要功能是既能使植物生長亦可以有一定的透水性,開孔率20%~30%,在空隙中可種植草類。可用于城區各類停車場、生活小區及道路邊,它除了有滲透雨水的作用,還能美化環境。

        4.2.3透水磚

        該磚透水性能好,雨水能迅速通過該磚滲透到下層,但鋪設該磚下面的墊層要注意其透水性,磚與磚之間要保證有15%以上的空隙率,才能保證其透水性好。

        4.2.4滲透管

        雨水滲透管的管材周圍填充碎石或其他多孔材料,利于雨水的滲透。適用于表層土壤滲透性差而下層透水性良好的土層,水質好的屋面雨水、道路兩側的狹窄地帶等。

        應用滲透管的區域要注意土壤的滲透性和雨水中不含懸浮物。

        4.3 滲透井

        在綠地中分散布置小型滲水井,實際上它是一種地下集水裝置,利用碎石空隙等,貯存的雨水向四周的土壤中擴散。尤其是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方,降雨后的雨水隨坡度徑流,通過滲透井將雨水收集在井內。滲透井的井蓋要求利于雨水進入井內,最好用鐵痹子。要注意滲透對周邊建筑物地基的影響。

        滲透井的直徑和深度一般根據滲透水量和地面的允許占有空間確定。池壁最好使用磚砌,留有孔隙,但強度應滿足地面荷載和側壁土的壓力等要求。

        4.4滲透淺溝

        在土質滲透能力較強時,設計以滲透功能為主的植被淺溝。主要是在雨水的匯集和流動過程中不斷下滲,達到減少徑流排放量的目的。滲透淺溝設計主要包括滲透淺溝的斷面尺寸、坡度、平面位置、長度、及其于其他雨水管系等的連接方式。根據土壤的滲透系數、淺溝的面積、深度、調蓄容積等計算確定。

        當土壤滲透性能良好時,在道路的兩側的低綠地或綠地中設置滲透淺溝,滲透淺溝的底部鋪設透水性好的碎石層,上層用植被覆蓋。適用于公路兩邊、廣場或建筑物的四周設置。雨水流過滲透淺溝時,污染物在過濾、滲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聯合作用下被去除,可以控制雨水徑流和凈化水質的作用。

        4.5 雨落管的處理

        將經雨落管流下的屋頂雨水引入綠地中。即將雨落管的下端連接PV管,通過PV管將雨水引入綠地的滲水井中。

        5設  計

        5.0.1 綠地中雨水利用的設計應考慮地形地貌、植被特點和總體布局。選用的方式應做到因地制宜,盡量減少人為的地形處理等。

        5.0.2 綠地中雨水利用設計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及降雨、水資源、雨水水質等各種條件。

        5.0.3設計文件應包括:圖紙(平面圖、豎向設計圖或剖面圖)、經費預算表和文字說明,并附所用材料的規格和數量。

        5.0.4雨水利用的設計要考慮綠地的布局、高程、土壤質地和植物種類。

        5.0.5要注意溢流口的設計,避免綠地中過度積水和對植物的影響。

        6施 工

        6.1施工準備

        6.1.1 施工前必須按設計要求做好材料、場地、人工等準備。

        6.1.2 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如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應提前7天作出調整方案,經有關部門同意,方可施工。

        6.2 施工要求

        6.2.1施工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的園林工人或具有相關知識與技能的人員。

        6.2.2應按設計要求對地形、坡度進行整理。

        6.2.3雨水利用的施工需在栽植植物前全部完成。

        6.2.4在土壤質地為粘土的綠地中進行雨水利用時要注意土壤的滲透性能。

        7日常管理

        7.0.1隨雨水進入綠地中的污物,要及時清理。

        7.0.2要及時清理滲水井等中的污物。

        7.0.3要定期維護雨水滲透設施,防止污物等降低滲透性能。

        8 驗收與備案

        8.0.1驗收應在栽植植物前進行。

        8.0.2竣工驗收與備案程序應按有關規定執行。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