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施工技術 » 正文

      高速公路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策略研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摘要:保護生態環境是當今社會的主要課題,高速公路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介紹臺縉高速公路東延段高速公路對沿線空氣、水環境、聲環境、水土保持的保護措施介紹,闡明了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高速公路;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在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近年來全球金融危機的擴展和蔓延,我國政府采取了積極地應對措施,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保增長、保就業。我國政府投入4萬億投入拉動經濟,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重要的投資領域。高速公路建設拉動了經濟增長,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促進了社會的繁榮發展。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數量的增加同時,技術難度、技術指標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由原先的平原公路逐步轉入山區公路建設。高填深挖、高架深隧、土方棄渣等對周圍資源環境及自然景觀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應用科學發展觀,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動高速公路建設與周圍自然地和諧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擺在廣大公路建設者和公路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難題。高速公路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策略的重要性研究首當其沖。本文結合臺縉高速公路東延段建設項目闡述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1、項目概況

        臺縉高速公路東延段為《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綱要》(2003-2010)“兩縱、兩橫、十八連、三繞、三通道”中十八連的一連,同時也是《臺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綱要》(2003-2010)“三縱兩橫一連”中的一橫。臺縉高速公路東延段路線長度24.725km,路線起于臺縉高速公路水洋樞紐互通,終點接75省道。公路采用雙向四車道建設標準設計,設計時速100km/h,路基設計寬度26m(分離式路基為13m),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工程全線設互通式立交3處,特大橋4座,大橋3座,中小橋5座,共計7210.23m(含互通主線橋),占路路總長的29.2%。長隧道2座,中隧道1座,共計3593m,占路路總長的16.0%。分離立交6處,機耕通道3處,人行通道22處。工程建設用地169.2719hm2(2539.08畝),工程概算總金額23.1662億元。

        臺縉高速公路東延段工程的建設,將連接同三級甬臺溫高速公路與規劃中的沿海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成網,有效地發揮其整體效益。并促進該區域進一步充分利用長江三角洲的科技優勢和資金優勢,并加強區域間的聯系,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東部經濟比較發達的大都市輻射功能,加強經濟互補性,全面推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快當地實現現代化進程。

        2、項目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高速公路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隨著項目的實施和通車運營,對項目走廊帶的生態環境產生直接影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在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運營階段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小其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妥善處理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使之協調發展。

        2.4水土流失保護

        根據建設項目實際情況,該工程水土流失保護區域分為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確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區共分七個防治區及防治措施,施工期間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為臨時渣場、鉆孔灌注樁橋基施工區、挖方邊坡和填方邊坡;工程運營初期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為挖方邊坡和填方邊坡。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