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科學地指導本市河道綠化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養護,市水務局和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聯合委托華東師范大學,共同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現予以發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務局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
1總則
1.1河道綠化是指在河道藍線內(包含水域、邊坡、陸域(含防汛通道)等區域)實施的綠化工程。
1.2指導思想:為科學地指導本市河道綠化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養護,充分發揮河道綠化在河流生態恢復、環境改善、水土保持和景觀美化中的作用,構建和諧的水岸環境,維護和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導則。
1.3適用范圍:本導則適用于上海市域內的各類河道(包括湖泊洼淀、河道溝叉、人工水道)的綠化新建、改建和擴建,并可供其他涉水綠化建設參考。
1.4基本原則:河道綠化建設應建立在對河道歷史資料和現狀數據深入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之上,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4.1合法性原則:河道的綠化建設必須符合相關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及技術規范、規程和標準。
1.4.2綜合性原則:河道綠化應在保證河道航運、引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河流的生態修復、水質凈化、水土保持及環境美化功能的需要,同時確保親水活動的安全。
1.4.3協調性原則:河道綠化應反映濱水特征,注意與地域整體風貌相協調。應根據上海市綠化系統規劃,與其它綠化建設有機結合,突出綠廊布局,以形成全市完整的綠化網絡體系。
1.4.4自然性原則:河道綠化應堅持生態功能優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同時堅持保護和新建相結合,并盡可能將河道自然地貌和植被融入到整個河道綠化建設中。
1.4.5整體性原則:河道綠化應與河道建設同步規劃、設計、施工;建設與管護并重。
1.4.6經濟性原則:河道綠化應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因地制宜、節儉高效;統籌前期建設與后期管護,盡可能降低前期建設成本和后期的養護費,實現河道綠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1.5編制依據
1.5.1《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988年6月3日國務院第七次常務會議通過)
1.5.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1993年8月1日國務院令第120號)
1.5.3《城市綠化條例》(1992年5月20日國務院第104次常務會議通過)
1.5.4《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T82?99)(1999年2月24號建設部以建標[1999]46號文批準發布)
1.5.5《城市藍線管理辦法》(2005年11月28日經建設部第80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1.5.6《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2003年11月13日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5.7《上海市河道管理條例》(1997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2006年6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正)
1.5.8《上海市綠化條例》(2007年1月17日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
1.5.9《上海市景觀水系規劃》(2005年3月上海市市政府批準)
1.5.10本市頒布的其它相關法規、規章、標準和規范等,河道綠化建設除執行本導則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其它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技術標準等規定。
2術語
2.1水位變動區:平原感潮河網地區由于潮汐周期性變化,河道水位變化較大。水位變動區通常是指河道多年平均高水位和多年平均低水位之間的區域。
2.2水域綠化:是指在河道水位變動區以下常年流水的區域,利用沉水、浮葉、漂浮植物或人工浮島等輔助手段開展的綠化。
2.3邊坡綠化:是指在水位變動區到河口線區域,利用挺水、濕生及濕中生植物進行的梯度綠化。
2.4陸域綠化:是指河口線以外藍線范圍內,利用濕中生或中生植物進行的綠化,常與其它城市綠化、防護林等建設相接。
2.5生物浮島(生物浮床):采用一定材料作為植物生長的載體,將其放置于水體之中,而根系仍在水中生長并吸收營養物質的水域綠化形式。
2.6水生植物:指整個或部分植物體如地下部分長期生活在水環境中的植物,可分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2.7沉水植物:分布于水體較中心地帶,扎根于水下土壤之中,全株沉沒于水面之下的大型水生植物,如苦草、金魚藻等。
2.8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分布于水體較深處,葉片或植物體飄浮在水面,有些根較短,長不到基底,所以能隨水自由漂浮,如槐葉萍、鳳眼蓮和浮萍等,有些種類的根能扎到水下基底,如睡蓮、芡實等。
2.9挺水植物:分布在岸邊水淺處,莖葉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莖埋在水下土壤之中的植物,如蘆葦、香蒲等。
2.10濕生植物:是指根系常扎在潮濕的土壤中,耐短期或季節性水淹,但不能忍受較長時間水分不足的一種陸生植物,如水杉、池杉、落羽杉等。
2.11中生植物:形態結構和適應性均介于濕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間,是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陸生植物。不能忍受嚴重干旱或長期水澇,只能在水分條件適中的環境中生活,有濕中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