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施工技術 » 正文

      植筋后錨固技術安裝拉結筋施工工藝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針對現在框架及剪力墻結構的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植筋錨固的方法安裝砌體拉結筋,參照《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04》規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法特點:

        1、采用電錘鉆孔并向砼孔內注入成品結構膠,將鋼筋植入砼孔內,固化后,抗拉強度高,位置準確。

        2、操作簡便,勿須大型設備和高技術工人。

        3、工藝簡單、造價低、工效高、質量可靠。

        二、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用建筑結構膠膠粘的方法向鋼筋混凝土中安裝拉結筋,鋼筋直徑≤ф6.5mm的各類鋼筋。

        三、工藝原理:

        利用結構膠將拉結筋植入砼體內,使拉結筋與砼體牢固聯結,以增強框架與墻體的整體性,達到約束墻體變形裂縫的功能。

        四、工藝流程與操作要點:

        定位→成孔→清理孔→鋼筋處理→調制膠→灌膠→植入鋼筋→鋼筋定位及密封處理→固化、保護。

        1、定位:按設計要求標示鉆孔位置、型號,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內側(對梁、柱)或分布筋內側(對板、剪力墻)。建議根據各工程使用砌塊類型及型號,在基材上預先標示出砌塊位置(尺寸要包含灰縫厚度),同時注意不要與設計及規范要求不符。

        2、鉆孔

        2.1鉆孔宜用電錘成孔,如遇鋼筋宜調整孔位避開。

        2.2鉆孔孔徑d+4~10mm(小直徑鋼筋取低值,d為鋼筋、螺栓直徑)。

        2.3鉆孔深度不得小于80mm(應以結構膠產品使用說明書為準)。

        2.4鉆孔有效深度自構件表面堅實的混凝土算起,不得包括裝飾層及抹灰層厚度。

        2.5鉆孔不應設置于構件的保護層或裝飾層內。

        3、清理孔:鉆孔完畢,檢查孔深、孔徑合格后,應先用空氣壓縮機或手動氣筒徹底吹凈孔內碎渣和粉塵(不得帶進油污),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

        若有廢孔,清凈后應用化學錨固膠或高強度等級的樹脂水泥砂漿填實。

        4、鋼筋處理:鋼材錨固長度范圍內的鐵銹、油污應清除干凈(新鋼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應除去),并打磨出金屬光澤,采用角磨機和鋼絲輪片速度較快。

        5、調制膠:采用A、B雙組份的結構膠,在現場調制。對A、B組份的膠按2:1比例稱量,稱量前應將A、B組份分別攪勻。取潔凈容器(塑料或金屬盆,不得有油污、水、雜質)和稱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計量誤差不超過1%。并用攪拌器攪拌10分鐘左右至A、B組份混合均勻為止。攪拌時最好沿同一方向攪拌,盡量避免混入空氣形成氣泡。

        配膠宜采用機械攪拌,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攪拌齒可采用電錘鉆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制成。少量(指0.5公斤以內)也可用Φ6、Φ8細鋼筋棍人工攪拌。(注意:僅用膩刀拌和,不能保證攪拌均勻)。

        膠應現配現用,每次配膠量不宜大于5公斤。冬季施工時將膠適當加熱,以不超過40℃為宜。

        6、灌膠:灌膠時一定保證孔洞內膠體飽滿,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采用專用的打膠工具進行灌膠,打膠時將打膠管深入孔底,然后旋轉打膠工具。此時打膠工具會在孔內膠的壓力下自動退出,至合適深處(以膠注滿孔深2/3左右為宜)停止旋轉打膠工具并將其取出。

        方法2:

        ?垂直孔植筋將膠直接流、搗進孔中即可;

        ?水平孔植筋可用Φ6細鋼筋配合托膠板(干凈木板)往孔內搗膠,也可讓施工人員戴好皮手套,將配好的膠成團塞、搗進孔內;

        ?倒垂孔植筋請選用高觸變型植筋膠,該膠不流淌,可成團塞、搗入孔。

        7、植入鋼筋:灌膠完成后迅速植入鋼筋。采用旋轉法將鋼筋或螺栓邊旋轉邊插入至孔底,在插入的同時按住密封油氈,防止膠液流出。

        8、鋼筋定位及密封處理:鋼筋在植入的過程中位置會有所偏轉,膠液也會有流淌,批量植筋完成后應進行檢查,將流淌的膠重新填回,同時對偏轉的鋼筋進行定位處理,膠固化后再進行鋼筋的定位處理。

        9、固化、保護

        9.1植筋膠有一個固化過程,日平均氣溫25℃以上12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日平均氣溫25℃以下24小時內不得擾動鋼筋,若有較大擾動宜重新植。

        9.2植筋膠在常溫、低溫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溫度25℃左右,2天即可承受設計荷載;若固化溫度5℃左右,4天即可承受荷載,且錨固力隨時間延長繼續增長。

        五、勞力組織:鉆孔1人,灌膠1人,植筋1人,鋼筋處理1人。

        六、錨固質量的現場檢查:

        對照施工圖檢查植筋位置、尺寸、垂直(水平)度及膠漿外觀固化情況等。

        植筋后3~4天用鐵釘刻劃檢查膠漿固化程度,以手拔搖方式初步檢驗被連接件是否錨牢錨實等。同時進行隨機抽檢,檢驗可用千斤頂、錨具、反力架組成的系統作拉拔試驗。一般加載至鋼材的設計力值,檢測結果直觀、可靠。

        檢查數量應抽取每批錨栓總數的1‰計算,且不少于3根。

        七、注意事項

        1、錨固構造措施尚宜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有關規定。

        2、嚴格把好材料質量關。檢查錨固膠的出廠質量保證書(或試驗證明,其中應有主要組成及性能指標,生產日期,產品標準號等),要詳細閱讀結構膠產品說明書;鋼筋或錨栓要有質量合格證書和進場后復驗報告。

        3、錨固區基材混凝土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表面應堅實、平整,不應有起砂、起殼、蜂窩、麻面、油污等影響錨固承載力現象。

        4、鉆孔內塵屑是否清凈、鋼筋、螺栓是否除銹、膠配比是否準確、是否攪拌均勻、孔內膠是否密實決定了錨固效果的好壞。

        5、結構膠每次使用前檢查包裝桶內膠有無沉淀是良好的習慣,若有沉淀,用細棍重新攪拌均勻即可。

        6、推薦的攪拌時間應予以保證,冬季施工并應再延長3分鐘。A、B膠配膠工具不得混用。

        7、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于0℃,可采用碘鎢燈、電爐或水浴等增溫方式對膠使用前預熱至30~50℃左右使用,應注意不得讓水混入桶內。施工場所平均溫度低于-5℃,建議對錨固部位也加溫0℃以上,并維持24小時以上。

        8、結構膠完全固化后為無毒級材料,但未固化前個別組分對皮膚、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膠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員應注意適當的勞動保護,如配備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體直接接觸后應用清水沖洗干凈。

        9、周圍環境溫度越高,每次配膠量越大,可操作時間越短。預估適用期內的每次配膠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