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園林綠化網 |
       
      當前位置: 首頁 » 交易平臺 » 資訊 » 正文

      苗市低迷 蒙自苗農轉戰家庭園藝逆勢而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28  

      李蕊和買花的市民交流栽培技藝

      李蕊在觀察多肉植物長勢

      10月19日消息:記者柏斌報道 云南蒙自市興禾隆花卉園園主李蕊在苗市低迷的情況下,及時順應市場變化,調整產品結構,通過從苗木行業轉戰家庭園藝,在困境中逆勢而上。

      李蕊在蒙自多肉圈算是新兵,是半年前開始經營多肉植物的。但在日前舉辦“中國·紅河(蒙自)科普科技產品暨奇石根藝盆景精品展”上,她在展位上展銷的多肉植物以其品種豐富新穎和價廉物美而倍受市民關注,在七天的展會期間的現場銷售額達8000多元元。她說憑借10年的從業經歷,她懂得品種選擇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

      記者在蒙自市紅河大道路邊的興禾隆花卉園看到,各種園林綠化苗木郁郁蔥蔥,盡管天氣炎熱,但漫步在花園中卻綠樹養眼、涼意爽心,而在大棚中,紅掌、綠蘿等的各種家庭園藝產品更是花紅葉綠。李蕊說她喜歡花花草草,因此10年前下崗創業時就以花草苗木為業,她以扦插繁育地被小苗因為品種對路質量好,因此深受苗農的歡迎,產品遠銷昆明宜良縣等苗木主產地地。雖然有的小苗每株只賣0.2元,但生意好的那年收入達到80多萬元,由于產品市場銷路好,她不到僅用三年時間就將苗圃基地由最初的3畝擴展到12畝后再次擴展到目前的32畝。“那時候,蒙自市區天馬路上3公里長的綠化帶中的鴨腳木,連續三年被我修剪下來繁殖小苗。”李蕊告訴記者。

      然而,好景不長,在苗農自繁技術水平提高的同時,受宏觀經濟大環境影響,苗木產業逐步從高峰跌入市場需求下降、行情回落的低谷,李蕊也陷如了銷售越來越難的困境。2011年,地被小苗的銷售量銳減80%以上,到了步履維艱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去的地步。為走出困境,李蕊開始通過微信等渠道捕捉行業信息,轉向經營茶花、桂花、大富貴、發財樹等家庭園藝產品。李蕊告訴記者:“自轉向經營家庭園藝產品以來,喬遷新居、開店的都會來我這里購買盆栽綠植花卉,生意也一天天有了起色,收入逐年遞增,不僅不用為發工人工資而發愁,而且還略有結余,今年到目前的銷售額也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經營家庭園藝產品的最大好處是現款交易,不存在差錢的問題。”

      李蕊說因為買花的市民經常提起多肉植物,因此她半年前開始試探著經營多肉植物,當初因為她太外行,到斗南花卉市場看多肉植物都不好意思與賣多肉植物的老板多交流。而如今,她通過學習栽培技術、改進栽培環境,把200多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小賣場做的有聲有色。記者在大棚中看到,齊腰高的貨架上,麗娜蓮、舞娘、多頭千代田之松、紅司、魚尾冠等千姿百態的多肉植物品種豐富。她說:“現在我結識了全國各地的很多多肉商和當地一大批男女老少的多肉植物愛好者,有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有80多歲的奶奶,客戶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園林苗木的銷售。”

      李蕊說:一個家庭的陽臺養4、5盆盆栽花卉,時間長了會因為品種單一而產生視角疲勞,而同樣面積的陽臺養多肉植物則可養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品種,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觀賞亮點,因此多肉植物深受市民喜愛。李蕊告訴記者:“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生活品位的提高,消費者于品種獨特、外形別致的家庭園藝產品喜愛日漸提高,經成為家居裝飾的重要部分,因此我認為轉型的路子選對了,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無論選擇什么產品,只要質量有保障,品質勝人一籌,銷售風險自然會降低,同質化產品銷售不景氣,差異化產品依然有好市場。”

      推薦閱讀:

      云南花卉苗木旅游方興未艾 產業效益品牌提升效果明顯

      泰山苗木花卉交易會亮點紛呈

      天津:各色玫瑰爭艷 喜慶花卉受寵

      河南開封:35.6萬盆花卉迎菊花文化節

      (來源:)微信公眾號
       
       
      [ 交易平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交易平臺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