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園林綠化網 |
       
      當前位置: 首頁 » 交易平臺 » 資訊 » 正文

      魯西苗木探行情之苗木市場篇(苗木市場未來走向如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22  

      8月22日消息:當前,苗木市場“冷”行情不見好轉,從業者憂心忡忡。苗木市場未來走向如何?從7月中旬起,記者跟隨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走訪了我省魯西北6個地市的多家苗木經營主體,一探究竟。

      多行業介入苗木產業 供給量大質低

      在聊城大學農學院園林專業邱艷昌教授看來,我省苗木市場“冷”行情觸底,平穩過渡期已經到來。
      作為聊紅槐培育者,邱艷昌研究苗木行業多年。據他分析,我省現階段苗木質量偏低,標準化程度不高,優質苗太少。大家喜歡優質苗,但優質的標準僅靠粗、高、冠幅三個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前幾年,苗木行業利潤很厚。那時候,搞房地產的,搞木材的,搞商業的紛紛擠入苗木行業,他們的加入讓市場上苗木的供給量迅速擴大。”邱艷昌說,2014年比2013年的苗木總量擴大了一倍。有關業內人士也指出,我省苗木同質化程度太高,結構性過剩,其中比較嚴重的有楊樹、白蠟、法桐、海棠等。

      非剛需漸飽和 需求量大幅下滑

      “目前大形勢下,國家總的工程用苗量減少了三分之二,其中東北減少了一半。最近幾年房地產領域也減少了太多的工程苗用量。”邱艷昌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表示,苗木與糧食不一樣,需求有限。一條街栽上行道樹之后,基本不需要再次栽植。作為聊城市種苗協會會長,邱艷昌一直關注苗木市場動態,據他估計,苗木市場已經觸底,再跌的可能性不大,現在已逐漸進入平穩過渡期。這個行業已經走掉了一些人,邱艷昌相信,最后堅持下來的這部分人,一定可以迎來春天。

      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市場藏商機

      雖然苗木市場面臨的挑戰很多,但這其中也有機遇。邱艷昌說,雄安新區、冬奧會、森林城市、美麗鄉村以及東營要建的國家級農高區等都是機遇。聊城綠澤園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板李群述就專門奔赴雄安新區考察。
      “苗木種植還是以鄉土樹種為主,進口樹種往往水土不服。比如槭樹、紅櫨等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樹亦如此。”李群述說,“不要光想著掙錢,要沉下心來,該投的投,該管的管,三五年之后肯定有回報。”通過去雄安新區考察,他發現,苗木行業將來還是要走標準化、容器化的路子,而苗企現在下手還不晚,用個三五年,一定能迎來豐收。

      建議苗企學育種 優質苗永遠有市場

      “一個G20峰會就帶動了50億元的花木產業,更不要說其他大活動了。苗木企業要學會抓住機遇。”邱艷昌說。他認為,將來的苗木市場會細分。在目前階段,苗企要逐漸把質量不好的苗子處理掉,比如賤賣或用于其他產業;要把質量好的苗子管理好,多培育優質壯苗。

      邱艷昌呼吁,有條件的苗企要積極培育新品種,與其買小苗,不如自己培育,扦插、嫁接、雜交,苗企要逐漸學會嘗試。

       

      (來源:農村大眾報)
       
       
      [ 交易平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交易平臺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