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消息:紅粉佳人、武仙座、藍姬蓮、草玉露、仙女杯、靜夜……這些詩意的名字,對于“多肉粉”來說再熟悉不過!
西昌作為省內最大的多肉植物種植基地,其產品銷往成都等全國多地。不過,這段時間以來,在西昌的多名種植大戶反應,今年的高溫及多雨等極端天氣,導致多肉不同程度的死亡,“一個月下來死掉幾萬盆。”
據多位多肉行家介紹,今年夏季以來,上海、昆明等國內的主要多肉產地,不少種植戶都遭遇高溫及暴雨災害天氣,導致多肉死亡致小幅減產。有業內人士預計,多肉的價格或迎來20%-50%的小幅上漲,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影響并不明顯。
高溫加暴雨
多肉死了一大片
19日下午,位于西昌市禮州鎮的西昌現代花卉產業園區,陳憶帆在大棚里向國外的客商介紹多肉種植情況。在棚內,幾十名工人忙著種植多肉,不時還有工人用水等給大棚降溫。“最近一段時間氣溫高,不然高溫容易導致多肉死亡,前段時間就曬死了一大片。”
陳憶帆來自成都,在西昌有100畝多肉種植基地,品種達幾十個,省內最大的多肉種植戶之一。5年前,他與另外2名合伙人在上海開始了多肉植物種植創業之路,曾擔任過上海市多肉植物協會副秘書長。2015年,陳憶帆來到西昌,在禮州田壩村先后投資了幾百萬元,建成百畝多肉產生基地,“目前主要還在大規模種植階段,到了明后年年產量可達500萬盆。”
據陳憶帆介紹,自今年8月以來,西昌的氣溫相比往年要高些,由于氣溫太高,導致露天培育的多肉死了不少。另外,在有的大棚還遭遇停電,加上高溫天氣,不能及時調控棚內溫度,又恰逢大暴雨極端天氣集中,導致一些多肉病疫死亡。“多肉怕高溫高濕的環境。”陳憶帆說,一個多月來死掉幾萬盆多肉,造成較大損失。
同樣,來自成都的多肉種植戶堯明,在西昌禮州白沙村也建成了50畝多肉,月銷幾萬盆多肉到成都等地。由于遭遇同樣的高溫及暴雨等極端天氣,多肉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
國內多地受災
不少種植戶損失大
據陳憶帆介紹,不止西昌的多位種植戶受影響,國內上海、昆明等國內主要的多肉產地,也因天氣原因導致多肉產量下降。“入夏以來,上海氣溫高,很多在上海種多肉的朋友都損失較大,不少多肉出現死亡;而昆明等地遭遇多雨,一些種植戶也不同程度受災。”
在上海一位多肉種植大戶發來的照片顯示,園內多肉出現大面積死亡,看起來比較蕭條。據他介紹,由于前段時間的高溫天氣,加上一些種植戶的設備簡單,沒有水簾、風機等降溫設施,造成多肉損傷近三成,而個別不耐熱的品種甚至死傷達七八成。“上海很多種植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多位種植戶說。
而前段時間,在昆明晉寧區,突遭連夜大雨,大春河村四十多畝大棚多肉植物因此受損嚴重。據大春河村組長姚其武介紹,該村種植多肉植物已有近5年,當地村民和外來租地種植戶有近20戶,種植面積多的達20多畝,最少的也有5、6畝。“在這次雨災中,有12戶種植的近40畝多肉植物受災,受災嚴重的損失達20多萬元,少的也在8、9萬元,估計總的損失不低于100萬元。”
多肉保有量大
這兩年價格持續低位
因此,有內人士預計,由于國內多地多肉遭遇小幅減產,多肉的價格或迎來20%-50%的小幅上漲。不過,現在多肉終端消費市場以幾元一盆為主,所以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影響并不明顯。
據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多肉市場異常火爆,越來越多的人進軍該行業。“從2012年到2015年,多肉植物一直是暴利銷售,年賺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的種植戶不在少數。”而這兩年來,多肉價格也出現暴跌,有的個別普貨品種價格猛降幾十倍,而一些高端品種價格依然堅挺,但是行情也大不如前。
記者從這些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國內的多肉規模種植主要集中在上海、福建、山東、昆明、西昌等地,這幾個地方的年產值超過10億元。“即便上海、昆明、西昌等地的多肉受災,山東、福建等地的多肉產量依然巨大,市場保有量依然很高,這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
四川省花卉協會多肉植物分會副會長李攀介紹, 多肉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已回歸理性。由于國內多肉產量依然很大,價格正在慢慢下降,“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極小,預計今明兩年的多肉價格都處于低位。”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