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經過30多年的發展,云南花卉產業漸入佳境,呈現出傳統的切花月季、康乃馨、非洲菊、百合和新新的洋桔梗、繡球等鮮切花和盆栽小玫瑰、彩色馬蹄蓮等盆花優勢凸顯,種苗(種球)、綠化觀賞苗木、地方特色花卉、加工花卉品種類多元化、生產現代化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省花卉種植總面積達132.5萬畝,總產值達463.7億元,其中鮮切花產量100.6億支,相當于可為全世界每人送上1.4枝鮮切花,是中國最大的花卉基地。
“創新要素已成為啟動云南花卉產業的主要動力。”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所長,國家觀賞園藝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繼華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云南省目前已成功構建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花卉育種體系,建立全國品類最為豐富、數量最大的花卉種質資源庫,在引進、馴化600余個花卉新品種的同時,自主培育出切花月季、香石竹、非洲菊等已鮮切花為主的自主知識產權花卉新品種580個,占全國選育新品種數的60%以上,改變了我國鮮切花品種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的狀況。引進和自育品種覆蓋我國80%以上的花卉種植區,月季新品種“赤子之心”和非洲菊新品種“秋日”獲得歐盟品種專利,香石竹新品種“云紅2號”獲得日本新品種權。
在昆明國際花卉展上,云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香格里拉’、‘多洛塔’、‘海洋之謎’等近20個切花月季品種‘蝴蝶’、‘狂歡泡泡’、‘迷霧泡泡’’等10多個交易新品種。“切花月季新品種‘蝴蝶黃’是一個奧斯丁的多芯月季,具有芬芳的香味,花瓣像蝴蝶的翅膀,今年的拍賣交易價賣到20多元一枝。”該公司副總經理宴晏麗蓉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通過構建覆蓋全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省已制定花卉產業相關環節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92項,數量居全國第一,花卉生產技術集成、采后處理技術等多項技術領先全國。其中香石竹多倍體選育技術、克服百合遠緣雜交障礙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育種效率較常規技術提高了45%;“互聯網+綠色生產技術”的攻關成功,為種植戶提供了精準智能種植技術,有效實現了農藥和化肥的規模化“雙減”;通過高效組培誘導、一次性成苗、低耗組培環境精準調控等技術的優化創新,實現種苗繁育中一級苗達到95%以上,使得百合、香石竹、非洲菊云南主要鮮切花優質種苗自給率從不足35%提高到85%以上。
據昆明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海鵬介紹,斗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和中國乃至亞洲的鮮切“市場風向標”和“價格晴雨表”。目前,2200多家種苗、盆栽、資材等與花卉相關的商家在斗南花卉市場集群發展,鮮切花交易品類品種涵蓋100多個產品大類、1600多個品種,平均每天有超過1000噸花卉從云南銷往全國70個城市和近50個國家和地區,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流、交易人次連續23年位居全國第一。2016年,斗南花卉市場鮮切花交易量高達60.7億枝。“目前我們正在籌建花卉教育學院和花卉研究院,將以就業培訓、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創業指導、政策幫扶為主線,開展教育培訓,為花卉產業鏈各領域培養人才。”毛海鵬說。
今年,云南花卉一產穩固持續增長,二三產業欣欣向榮,已進入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階段。上半年全省花卉總面積達121萬畝,較去年同期增長10.1%,總產值達215.1億元,同比增長11%,出口總額達9796.5萬美元,同比增長3.9%。
今年上半年,云南花卉捷報頻傳,鮮花產業振翅高飛。彌勒市政府與上海愛尚鮮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彌勒市荷蘭花卉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框架協議書》,雙方計劃鎮投資10億元用3年時間實施建設彌勒荷蘭花卉產業園區。云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瀘西現代花卉產業園開工,預計三年后,云花科技鮮切花生產規模將達到60億枝,成為全球鮮切花定價中心和采購中心和中國花卉第一品牌。最近組建的“云花集團”標志著中國鮮切花航母正式啟航,未來將在鮮切花物流、金融資本、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發揮優勢,共同開啟云花產業發展新篇章。云南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敏正在云南瀘西現代花卉產業園開工儀式上說:“通過建現代花卉產業園等形式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云花的發展將成為國內花卉產業發展的新焦點和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