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園林綠化網 |
       
      當前位置: 首頁 » 交易平臺 » 資訊 » 正文

      一村投6億種元寶楓帶動32億產值,國家林草局扶持林產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6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1月1日上午在陜西省宣布成立元寶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為其授牌。同日,元寶楓產業國家創新聯盟也宣告成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在11月1日召開的“全國元寶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研討會”上表示,應科學認識元寶楓產業發展狀況和市場前景,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和機制,堅持政策扶持與社會服務相統一,實現企業和林農雙贏。

            元寶楓屬中國特色經濟林,是多用途資源樹種,廣泛應用于生態造林、木本油料經濟林、園林景觀,被列為國家儲備林建設和發展木本油料的重點樹種。

            中國元寶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全國元寶楓天然林分布總面積30多萬畝,人工種植面積大約160萬畝。2017年全國元寶楓種子總產量約2000噸。

            元寶楓產業涵蓋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產業鏈完整,經濟效益顯著。研討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滕州大宗集團董事長宗成樂介紹,2015年以來,大宗村共投資6億余元,種植元寶楓5萬余畝。

            “種植元寶楓給大宗村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宗成樂說,2017年,大宗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4萬元。

            今年6月,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三農”與扶貧專委會向國家林草局提交的《我國元寶楓產業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稱,“對兩年生苗種植5年的元寶楓林分經濟效益作了評估,按山區1畝種植40-50株計算,每株年產籽5公斤,產葉3公斤,七年內畝均效益為6.38萬元。”

            報告介紹,目前全國元寶楓企業約50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十余家,已開始系列化。但產品開發規模不大,產業發展緩慢。

            “從自然屬性看,元寶楓生產周長期,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彭有冬說,元寶楓缺少材用型、葉用型、油用型、藥用型等定向培育良種,種苗培育技術、栽培管護技術亟待提高,尚未形成標準化經營管理模式。此外,元寶楓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產品附加值不高,種苗銷售、果實采收存在無序競爭的現象。產品市場準入審批滯后,相關保健產品銷售難,醫用產品亟待深入開發,市場風險評估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

            彭有冬說,當前,元寶楓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加快推動產業發展的基礎任務還很艱巨。應依托元寶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加快現有技術成果的集成示范和轉化應用,通過元寶楓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等,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產業發展初期,政府的引導作用特別重要。”彭有冬認為,林業部門應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完善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本、產品交易等各種要素較為完備的市場體系。同時通過制訂扶持政策、加強示范帶動、提供技術服務等措施,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彭有冬表示,國家林草局將優化完善政策機制,充分利用好現有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等各項扶持補貼政策,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資融資機制,吸引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等社會資本投入。同時,加快推動元寶楓相關產品許可、認證等審批,保障產品盡快取得市場準入資格,加強元寶楓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產品出口貿易。

            彭有冬說,國家林草局也將研究制訂和利用好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抓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機遇,為元寶楓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構建以企業、科研單位、專業合作社、協會等為主體的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各個生產環節,提供技術、資金、信息等社會服務,保障整個產業科學健康發展。 
       
       
      [ 交易平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交易平臺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