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消息:俗話說“桃三、李四、梨五年,無兒不種白果園”,從育苗到成材上市交易動輒需要二三十年的銀杏樹,自2009年“大路貨色”身價過萬到當前跌破千元,讓臨沂郯城新村樹農和眾經紀人感受了一把從頂峰“斷崖式”跌落谷底的慘痛經歷。而今,當地各界痛定思痛,針對盲目發展、產品單一、低質低效、產業鏈短等造成被動局面的原因,籌謀展開轉型。在今年已開啟的銷售期中,盡管銀杏樹價基本與去年持平,但銷量卻猛增了30%左右,不禁讓以樹為生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陣痛一
銀杏行情過山車式震蕩
“樹經濟”“抱大腿”求變中復蘇
26日,記者驅車來到“中國銀杏之鄉”郯城縣,在當地主產區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看到一派忙碌景象。盡管此時苗木交易旺季剛剛過去,但當地銀杏苗木交易市場上,依然隨處可見正忙著交易的樹商,道路上更是不斷有滿載銀杏樹的車輛駛過。“今年銀杏市場明顯回暖,雖然價格依然不高,但銷量比去年上漲了有30%。”當地做了10多年銀杏苗木經紀人的禚洪磊介紹說,如今整個苗木市場日均發售各種規格銀杏苗木300余車,商戶們日銷售額合計可達700余萬元。
在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當前銀杏苗木種植面積已占耕地面積的九成左右,在約三萬人口中,像禚洪磊這樣的從事銀杏苗木產銷的經營戶就有近兩千家,2009年至2011年銀杏火爆的行情讓當地不少人賺得盆滿缽滿。“行情最好的時候,一棵品相一般、胸徑在20公分的銀杏樹都能賣到1萬元以上。”
然而好景不長,從2012年起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轉型等大環境影響,銀杏樹價格幾乎以每年50%的幅度驟降,銷量也銳減。急轉直下的行情讓經營戶們措手不及,禚洪磊直言:“當時,我曾花170萬元屯了一批樹,一發現行情不好就趕緊甩賣,但還是賠了幾十萬。銀杏樹也從綠化高端樹種一下子被打回了平民身價。”
禚洪磊說,當初因屯樹而“栽跟頭”的經營戶不在少數,但大家對銀杏市場的前景依然很有信心,“國家建設、城市綠化對銀杏的需求潛力仍然是巨大的,所以市場不可能一直處于低谷,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改變原來等客上門的狀態,努力與大的采購公司合作,從而贏得銷量。目前,我們這有四五家同行已傍上北京一家全國知名綠化公司的‘大腿’,每年合力斬獲兩三個億的訂單。”
陣痛二
樹農改種其他苗木
銀杏盆景價格卻一直堅挺
銀杏市場連續幾年低迷的行情,雖然沒有讓銀杏經營戶泄氣,但卻著實讓辛苦種樹的樹農們很受傷。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幾年,面對不景氣的市場,銀杏種植戶們逐漸開始轉向種植國槐、白蠟、櫻花、等經濟植物,借助多年來經營銀杏苗的銷售渠道,收入還是不錯的。
在新村一村一處銀杏園里,種了將近20年銀杏樹的樹農禚從洋正和妻子忙活著填平樹坑。聊起今年賣樹的收成,夫妻倆忍不住搖頭嘆氣,“今年賣了9棵胸徑15公分的樹,好一點的一棵也就賣五六百,品相不好的一棵才兩百多塊錢。”禚從洋說,雖然前幾年銀杏賣得火熱,一些樹農靠賣樹住上了樓房別墅,但自家卻沒能趕上那趟“致富列車”,“銀杏樹長得很慢,一年也就能長1公分,2009年、2010年行情好的時候,俺們家的樹還太小賣不著,現在能賣了又賣不上錢了。”
記者在26日走訪中也發現,銀杏樹的售價與賣相關系很大。“一株胸徑在20公分的銀杏樹,長相一般、枝椏沒有層次的賣不到千元,但品相好的售價甚至有的高到六七千元還打不住,因此單論一定年限的樹賣多少錢,往往沒有準確的標準。但有一點卻是很確切的,那就是與2009年高峰時相比,如今很多規格一樣的銀杏樹售價幾乎被砍到‘腳脖’。”樹商在一旁介紹說。
走訪中記者還看到,與綠化用銀杏苗木價格驟跌不同,園藝盆景類銀杏價格卻依然堅挺。在當地一家名為鴻聚銀杏園藝場的地方,記者看到銀杏盆景標價從數千到幾十萬不等,而且前來詢價的人依舊絡繹不絕。“銀杏作為高端苗木,當擺脫低質惡性競爭,增加它的藝術附加值后,它的價值將會變得更加堅挺。”場主禚洪巨說。
籌謀一
銀杏下游產業刮“洗牌”風暴
機遇與挑戰并存
26日,記者到訪當地由銀杏葉烘干起步、已發展到銀杏黃酮提取業務的瑞康盛生物有限公司時了解到,由國家食藥監總局掀起的一場整頓銀杏黃酮提取行業的打假風暴,讓該產業面臨洗牌。“目前,有些提取廠采用水加鹽酸,以破壞銀杏葉藥用成分的方式來提取,為了讓成分達標就采用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一樣的方式,加入蘆丁、槲皮素來補充損失的物質。而我們廠聘請了知名藥企工程師來指導,早已升級為純酒精提取方式,靠品質來贏得市場。”瑞康盛生物總經理禚洪偉痛揭行業潛規則說,提取黃酮的銀杏葉應采用樹齡在5年以下的苗圃葉,但有些廠家卻用成才的大樹葉頂替,由此帶來的惡性競爭也讓銀杏黃酮價格從十幾年前4000元每公斤,直降至如今不足千元。
盡管期待國家食藥監總局開展的清理整頓能夠助力黃酮提取行業脫困,但禚洪偉也坦言自己面臨新的挑戰,“咱的產品是過硬的,只是還缺乏GMP藥品生產許可證,我們已報請新村銀杏開發區管委會支持,展開申辦工作。”
籌謀二
交易信息化催生“T+0”模式
銀杏生態旅游成新“名片”
“要不是咱縣農商行實行專門針對苗木經紀人發放的貸款,我這筆生意就做不成。”苗木經紀人丁明春對記者說,銀杏苗木交易屬于大額現錢交易,自己要斬獲大的訂單,必須籌措相當數量的現金當場就兌付給樹農。據郯城縣農村商業銀行新村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已為苗木經紀人累計授信約2億元,且實現了一次授信、期間隨借隨還,為市場的重新興旺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而為適應現代化經營需要,當地苗木經紀人紛紛效仿當天買入證券并在當天賣出的“T+0”制度,念出了新的生意經:他們早上來到苗木市場上尋找買家,把握住當天需求什么規格的樹種、價格是多少等信息,然后再到附近購買,并于當天拿到交易市場上轉手賣掉,用較少的投資撬動較大的收益,且明顯規避了風險。
與此同時,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也在做足國內獨一無二的沿沂河綿延數十公里的古銀杏群落,森林覆蓋率達90%的文章,發展旅游帶動銀杏產業增加附加值。老神樹、九女松、廣福寺、紅石崖等景點,薛仁貴征東、郯子課農等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省級古銀杏森林公園”等都成為此地新的名片。
推薦閱讀:
臨沂:全力拯救銀杏產業 銷量猛增30%
長沙:城區第一條銀杏大道綿延13公里
寧夏:原州區首次大面積栽培銀杏樹喜獲成功
湖北兩千歲樹齡銀杏40年前被雷擊“死亡”后又發新枝
(來源:沂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