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13日在出席“都市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城市”研討會時表示,上海提出“城市更新”這一新的概念和戰略,推動上海建設全球城市和都市未來可持續發展。
肖林進一步解釋說,以前城市建設基本上都是把老的舊的撤掉,建一些新樓,而城市更新可能是要更注重歷史傳統文化建筑的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這些資源;城市更新還意味著在上海一些現有的區域,比如CBD地區,用一些先進技術,進行局部的精細化的改造,同時,對中心城區一些新的區域進行后續利用,例如世博會后的前灘、后灘地區,將形成高密度的緊湊型的功能多元的又適合工作又適合生活的中央商務區。
他以上海陸家嘴地區為例,此前讓民眾感覺非常不方便,摩天大樓眾多,但市民無法從這幢樓方便快捷地走到另一幢樓,意識到這個問題后,上海市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解決這個問題,并取得初步成效,這其實就是一種城市更新。
當天,由瑞典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共同主辦的“都市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城市”研討會在上海市社聯舉行。
除了提出“城市更新”,肖林還表示,上海要從系統、智慧、可持續和開放引領的視角來審視和制定上海的全球城市戰略。未來上海城市功能轉型,要樹立系統、智慧、可持續和開放引領的觀點,依托長三角區域,建設經濟、文化、生態、環境共生的世界性全球城市。從可持續的視角看,上海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走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未來上海要建設的全球城市,必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城市,成為人居之城,綠色、低碳、生態之城。2050年,上海要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創新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彰顯中華文明特質的全球城市,成為一座環境優美、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瑞典戰略發展和北歐合作大臣克里斯蒂娜·佩爾松在題為“都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治理——瑞典的經驗和前景”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環境問題緊密相連,瑞典作為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方面的領先國家之一,十分愿意分享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并將在此之上得出的優化方案應用于其他城市的改造。
她說,中瑞的合作成果有目共睹,未來希望通過不斷探索中國經濟發展和瑞典生態經驗合作新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
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沈國明教授表示,主辦方希望通過舉辦此次研討會,加強雙方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和研究,凝聚中瑞兩國之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