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 » 正文

      環保部: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1%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16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副司長邱啟文2日在京表示,近10年來,我國森林面積凈增長10萬平方公里,重點生態功能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1%。他同時坦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兩大焦點。我國作為最早加入聯合國[微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并發布和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

        “我國已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地的保護網絡體系。”邱啟文介紹,各類陸域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提前完成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2020年達17%的目標。

        邱啟文表示,目前我國建成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我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其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投資達3626億元人民幣(6.392, -0.0050, -0.08%),約105萬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近10年來,修復紅樹林等退化濕地2800多平方公里,實施水土流失封育保護面積72萬平方公里。

        按照《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所確立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即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徐海根介紹,近期評估結果顯示基本達標。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