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 » 正文

      “十三五”昆明將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29  

        在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數十個“生態桶”整齊排列,桶內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生機勃勃。這個看起來像“花房”的建筑,其實是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分散式再生水設施處理站。

      \

      記者李海曦/攝

        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將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全面推進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鄉水環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位于呈貢的昆明理工大學校園內,建有3個中水處理站和3個廢水處理站,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把校園內的污水、廢水變為中水,用于校園草木的灌溉、沖廁等用途。2015年全校總耗水約324萬噸,其中自來水約230萬噸,再生水94萬噸,占總耗水量的三分之一,僅此一項就為學校節約水費286萬元。“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學校實現了雨水收集、污水處理的綜合利用,做到了污水的零排放。”該校負責人說。

        這只是昆明市近年來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市水務局副局長龔詢木介紹,“十二五”期間,昆明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工作向制度化、體系化、規范化轉變。在用水總量控制方面,建立了覆蓋市、縣、鄉三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五項指標”體系,推進園區規劃水資源論證,實施紅、黃、綠分區動態評價和管理,開展取水許可到期延續評估,規范地下水管理,有效控制區域用水總量的增長。自2013年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來,各年度用水總量為18.62億、18.30億和17.89億立方米,用水總量基本持平,增長態勢較以往明顯放緩。

        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全市1400余戶取水許可戶和6000余戶城市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戶納入計劃用水管理。推進非常規水資源利用,主城及呈貢區范圍內已建成集中式再生水處理站9座、再生水供水主干管約560公里,累計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480座,雨水綜合利用設施161個項目,再生水年平均回用量達到24409萬立方米。

        在入河湖排污總量控制方面,建立了云龍、松華壩、清水海三大水源區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產業機構調整、生態建設、面源污染治理、人口轉移”四大工程為主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綜合治理。被納入水質監測責任考核的26個水功能區和1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了80.7%和100%,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初顯成效。

        “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將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管理,統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強化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嚴格落實定額用水、計量取水、計劃管水制度。

        將用3到5年時間,對重點取水戶實行在線取水監控,力爭到2020年建成昆明市水資源管理系統,建成控制70%取水量的在線監測點。探索水權制度改革,強化取水許可審批,至2020年,實現全市初始水權分配登記工作。全面落實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戶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制定出臺再生水水價,鼓勵使用再生水。

        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十三五”末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3.88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0立方米以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達12%以下,主城、縣城(區)和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8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