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是一座資源型、水質型缺水城市,為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近日,昆明制定出臺《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并成立由市長掛帥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目標是到2020年,20%以上的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2030年,80%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
為啥建?
昆明是“四缺并存”地區
昆明是一個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結構性缺水“四缺并存”的地區,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被列為全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加之一邊是缺水,一邊是汛期大量雨水白白流走,這一現狀讓強推海綿城市勢在必行。
早在2009年,昆明就開始實施雨水資源化利用,并制定出臺《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規定》,是國內第一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強力推進雨水資源化利用的城市。截至去年年底,昆明主城及呈貢區范圍內共建成160個雨水綜合利用設施,設計規模為10.9萬立方米/日。同時,昆明還在新建和改建道路中推行生態道路建設,共有68條道路采用了雨水生態斷面技術與道路同步建設。此外,為綜合解決城市雨污混流及城區部分區域雨水淹水點問題,昆明市還結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主城三環路以內開展了雨污調蓄池試點建設,共建成17座調蓄池,總容積為21.24萬立方米,配套管網17.7公里。
昆明市水務局副局長、市節水辦主任龔詢木介紹,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可以節約優質水資源,增加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實現優水優用,還能對治理和保護滇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改善和修復以滇池為主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近日,昆明市政府制定下發《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按照《方案》,昆明將在14個縣(市)區、5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空港經濟區范圍內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其中,結合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需要,對滇池流域的昆明中心城區和晉寧縣(東城和南城)進行統一規劃和實施;其他縣(市)區政府、陽宗海和倘甸管委會應結合各地實際,分別組織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并按照海綿城市目標要求自行組織建設。加快城市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改造與城區易澇點整治,推進城市雨水管渠、雨水泵站等排水防澇設施改造與建設,減輕城市積水內澇問題。推進昆明市城市河道水系生態綜合整治工程,逐步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實施河道生態修復,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保護現有濕地,構建良性水循環系統,改善水環境質量,提高城市河道水系輸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