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 » 正文

      我市力爭率先全區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15  

      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促進綠色發展。

        園林綠化是包頭市的“名片”,“十三五”時期,市城建委將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重要工作內容,按照自治區提出的綠芯、綠廊、綠帶一體的城市綠化體系要求,力爭在我市形成“一路一景、錯落有致、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把包頭市建成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一流的生態之城。重點在城市周邊建設兩處苗木生產基地,在滿足我市未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苗木需求的同時為城市大環境改善提供綠色保障;在210國道、110國道、南繞城公路和京包鐵路沿線兩側建設綠化帶,形成城市綠色交通走廊;在昆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和東河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和景觀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濱河景觀帶和城市綠色通風換氣廊道。開展對賽汗塔拉城中草原的提檔升級和沼潭公園、哈屯高勒濕地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等公園的新建、續建。同時,從今年開始將用兩至三年時間,對已建成多年的老舊公園進行改造升級,提升服務功能和景觀水平,繼續推進城市休閑綠道建設工作。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實施重點城鎮提升工程,加快小城鎮建設。把建制鎮打造成為各具特色的中心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開展以水凈、路通、燈明、街凈為主要內容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進路、水、氣、熱、污水處理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延伸,不斷減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改善鄉鎮人居環境,增強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

      不斷提升市政設施維護管理水平,促進智慧城市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市政維護管理水平,構建“數字化”管理。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應用主導、資源共享,突出重點、務求實效”的原則,整合市政、公用信息資源,建設基礎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業務處理自動化、移動指揮智能化、監控范圍可視化、監督舉報社會化以及內外部信息交換和管理網絡化,最終形成城市市政設施維護管理的指揮、協調、處理、監督中心,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管理”和“智慧化管理”,全面提升我市市政設施維護管理水平。

      全市城建重點項目已有147項復工。

        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城建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和“十三五”期間城市發展需要,市城建委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反復研究,并征求各旗縣區意見后,提出2016年全市擬實施重點項目共十大類224個項目。目前,已開復工147項。包括:北梁棚戶區重建工程、新都市區建設工程、中心城區提質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城市精細化管理工程、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生態建設工程、城鄉統籌發展工程、公建和房地產工程。估算總投資1494.88億元(含部分土地征收、地上物拆遷費用),年內完成投資582億元。

        其中:市四區及稀土高新區組織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12項,年內計劃完成投資約416億元;遠郊五個旗縣區組織實施城建重點項目61項,年內計劃完成投資約96億元;市本級組織實施城建重點項目六大類51項,年內計劃完成投資約70億元。主要涉及:道路平安暢通工程、橋梁建設工程、城市地下管網工程、城市綠色景觀建設工程、城市景觀照明工程、污水處理及餐廚垃圾處理工程。

        今年,市城建委還將加快河道生態修復和水系建設,通過實施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消除主城區黑臭水體,重點對河道(昆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西河、東河)開展綜合治理和景觀建設,解決污水漫流、垃圾堆積現象。繼續開展對公路鐵路沿線和城市出入口的綠化補植和景觀小品的提檔升級。同時,將繼續做好其他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行業監管水平。圍繞“智慧城市”理念,建設兼具“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燃氣熱力、建筑市場誠信體系”等全方位內容為一體的智慧城建數字化管理應用平臺,實現城建管理的統一指揮、調度、監督和信息發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壯大我市建筑業。發揮監管職能,強化監督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全面推廣綠色建筑,推動裝配式建筑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提升市政設施和園林綠化管理水平,實現管護“精細化、標準化、人性化”。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可持續的工程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