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城市 » 正文

      尋訪江南園林為何從無錫開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15  

        日前,國內藝術家邱光平來無錫學術交流,交流中他透露了一個信息,在未來三年中,他將和曹星原、吳鴻、徐天進等一批文藝界、批評界、史學界人士到江南地區圍繞園林藝術展開繪畫、學術、紀錄片、舞臺劇以及出版等領域的創作,最終對江南園林的藝術和內涵進行總結,此一文化活動的首站即是無錫。

        邱光平說,中國的繪畫藝術發展到唐宋尤其是宋代到達了一個藝術的高峰,而中國的園林藝術與繪畫藝術是一脈相承的,江南園林藝術對繪畫藝術的精髓進行吸收和創新,才有了今天眾多迷人的園林格局。對江南園林進行系統性地考察、研究與創作,對園林本身以及對繪畫藝術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說起江南園林景觀,不少人都會想到蘇州園林,而無錫園林在它們面前則顯得有些少聞。那么,一批文化人士又為什么選擇從無錫園林作為始發站呢,作為外地學者來錫考察園林藝術,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從中國畫到園林藝術

        江南大學副教授朱志剛介紹,我國素有“書畫同源”之說,作為蘊含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與書畫藝術自然也是一脈相承。清代錢詠在《履園叢話》一文中曰:“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道破了詩詞繪畫和園林的關系。中國古代造園遵循的一個總的原則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它是中國園林接受文學藝術和繪畫藝術普遍規律影響所反映的特殊屬性。中國園林“以景寫情”,正是中國繪畫“以形寫神”的畫理用于中國園林的反映,而“有真為假、作假成真”的造園之理意即畫理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語了。藝術都有相通之處,所以書畫藝術家迷上江南園林并不稀奇。

        “無錫、蘇州一帶沒有大山,所以從古代開始,人們造園林就開始塑造假山,假山怎么造呢,便是借鑒古代山水畫中的形象進行塑造。”邱光平說,江南園林與宋代的山水畫一脈相承,二者都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瑰寶,園林值得藝術家們研究、學習。

        邱光平作為知名的當代藝術家,他最早成名是從畫馬開始的,而他腦海里馬的形象來自于小時候看的傳統連環畫、傳統小說等。他最開始畫馬的題材的時候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為了畫馬而畫馬,很多畫家來講都喜歡畫馬。但是后來畫多了過后他發現馬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含義已經超出了一般想象,慢慢就會發現畫的馬它已經不再是馬本身,它變成了另外一種情感。骨子里,邱光平是一位根植傳統的藝術家。他喜歡蘇東坡,從繪畫的角度來說,在他的心目中蘇東坡在宋代算得上是一位比較前衛的藝術家。

        一直以來邱光平都嘗試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為其當代藝術創作而用,經過多年醞釀,他終于開始會同一批文化人士對江南園林進行一番探索與思考。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