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出臺的“河源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業已出臺的4個配套方案,將成為今后河源城鎮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些意見和方案是于今年7月河源召開建市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專題研究部署城鎮工作的會議結晶。
2013年和2015年中央分別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和城市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廣東省委、省政府也連續召開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城市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促進新型城鎮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強調將城市擴容提質當作粵東西北振興發展三大抓手之一。
乘著中央和省“促進新型城鎮發展”的東風,河源當前正步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市委、市政府提出搶抓深圳東進戰略機遇,積極對接深圳東進,實施“五個一體化”和“南融行動”,河源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步伐空前加快。未來三五年,河源將在新城大發展、城鄉大建設、住建文化大呈現等方面,給世人帶來不斷的驚喜。
撰文:蔣才虎曾偉鋒程學勇
“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和4個配套文件
謀劃現代生態園林城市宏偉藍圖
為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河源市委、市政府即將出臺《關于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此前已出臺了《河源市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和城鄉規劃編制“兩個全覆蓋”工作方案》、《河源市創建宜居社區(2016—2020年)工作方案》、《河源市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全面提高城鄉清潔水平實施方案》、《河源市創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工作實施方案》。此四個方案逐一對應的四項工作將作為河源城鎮工作的重要抓手加以推進。
按照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計劃,今后5年,河源將堅持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因地制宜,充分抓住省委省政府構建“深莞惠+河源、汕尾”都市圈的發展機遇,“全面融入深莞惠、推進五個一體化”,圍繞“強化產業支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宜居宜游宜業水平”三大主題,突出“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特色,促進具有河源特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得到較大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努力做強中心城區,做優縣城、做特鄉鎮、做美鄉村。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打造現代生態園林城市。為實現這一目標,河源將增進體制機制活力、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提高城鎮發展支撐能力、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
河源市委書記張文在全市城鎮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充分認識城鎮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科學規劃、建設和管理城鎮的能力水平,促進河源城鎮持續健康發展。河源市長彭建文強調,推進城鎮化要抓好產城融合這個關鍵,以產興城、以產促城。
河源是在山區小縣城基礎上設立的地級市,可謂小城市、大縣城、大農村,屬于“小馬拉大車”,市區對各縣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河源的城鎮化不同于珠三角的城鎮化,也有別于粵東西北多數市的城鎮化。河源要創造條件支持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要拓寬農民向市民轉化的通道,促進農村人口加快向城鎮轉移落戶。要堅持以人為本,順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圍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城鎮生活環境質量,使城鎮居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人民群眾在城鎮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和城鄉規劃編制“兩個全覆蓋”
推動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再上新臺階
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和城鄉規劃編制“兩個全覆蓋”是河源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決策,是解決當前全市鎮級、村級無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無專業技術人員,村鎮規劃編制覆蓋率、質量和水平不高的重要舉措。河源市和下轄縣區各級政府將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隊,保證全覆蓋工作順利進行。市政府將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宣傳推廣工作開展較好的鎮村,通報批評工作進展較慢或推進不力的鎮村。河源市在全省率先實行向縣級政府派遣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市政府已聘任5名城鄉規劃督察員分別前往5個縣開展城鄉規劃督察工作。
依“兩個全覆蓋工作方案”要求,到今年底,建立健全市、縣(區)、鄉鎮、村四級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市、縣(區)新型城鎮化規劃、近期建設規劃、生態線控制規劃及各項專項規劃、縣(區)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縣(區)域村鎮規劃體系的編制;完成中心鎮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和近期規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河源希望通過實施“兩個全覆蓋”,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協調發展,推動全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兩個全覆蓋”要求各縣區抓緊制訂工作方案,明確牽頭單位和職責分工,明確時間節點,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縣區要想方設法補充和培養專業管理人員,市、縣區村鎮規劃建設主管部門要有計劃地開展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業務培訓,促進非專業人員向建設管理適用人才轉變,使其具備履行相應職責的業務技能和水平。各縣區住房城鄉規劃建設部門要將能委托下放的職能委托下放到各鄉鎮。各鄉鎮要建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監督管理和指導轄區內相關工作的開展。各村委會負責本村規劃建設管理,明確1名村干部兼任規劃建設協管員,接受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全覆蓋工作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兩個全覆蓋”還要求開展《河源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河源市生態控制線規劃》、《河源市“十三五”近期建設規劃》,以及中心城區城市排水防澇、中小學校布點、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縣(區)域村鎮規劃要做到所有鄉鎮村落全覆蓋、重要設施建設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要增加協調土地利用規劃與鄉村建設用地調整、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重要規劃。
縣域人居環境整治規劃要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分類確定整治重點、分步實施,基本生活條件尚未完善的村莊要以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基本生活條件比較完善的村莊要以環境整治為重點,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縣(區)生態控制線規劃應明確城市生態安全底線區域,形成界限清晰、分布合理、網絡布局、永久保持的綠色開敞空間系統。實現生態、生產、生活并重,生態空間保護與保護性利用并重,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縣城規劃應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道路,它包括縣城總體規劃、縣城十三五近期建設規劃、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道路干線網絡、排水、燃氣、給水、電力、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等。
中心鎮總體規劃須對中心鎮行政區域內全部用地和各項建設進行整體部署,中心鎮建設規劃須詳細規定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其它規劃管理要求。
鎮(鄉)域規劃應當確定鎮(鄉)性質、發展目標、鎮村體系、鎮村建設用地規模和規劃區范圍,對鎮(鄉)域范圍內的企業、村莊居民點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整體安排,提出空間管制的原則和措施,指導鎮區(集鎮)和村莊規劃的編制。
村莊規劃編制要簡化、管用。村民通過村民會議、村民小組會議等提出建設需求、協調確定規劃內容,與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共同完成村莊建設規劃圖、村莊基礎設施規劃圖和規劃說明書等。
正如張文在全市城鎮工作會議上所言,受自身收入、城鎮房價、生活成本、農村權益、交通區位等因素影響,河源農村轉移人口更多選擇在縣城和中心鎮落戶。因此,河源除了加快市區擴容提質、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外,還要把縣城、重點鎮作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構建以中心城區為龍頭,以和平、龍川、紫金、連平四個縣城為骨架,各鄉鎮為支點的一中心多組團網狀式的城鎮格局,提高全市城鎮人口承載力,為河源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