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綠化網4月14日消息:市民劉女士去年與今年兩次購買了多肉植物,價格從第一次的花費100多元,降到第二次花費30多元,多肉植物的價格顯得更“親民”了。雖然單棵多肉植物降價,但整個多肉植物市場卻被做大,目前已經超過數十億元,這還不包括對陶瓷、花土、書籍等衍生品的帶動。因為“萌”,多肉植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已經成就了一個“萌”經濟鏈。
多肉植物價格走“親民”路線
說到養殖多肉植物,劉女士表示已經小有心得。據劉女士介紹,養殖多肉植物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放開手腳”還是從2016年開始,“春節后買的,當時花了100多元錢,買了14個品種多肉植物。”劉女士說,當時流行的“馬庫斯、虹之玉、鹿角海棠”等品種都購買了,因為價格與品種的原因,當時只能通過網上買。“大約買了十四五棵吧,不帶土,也不帶盆。”劉女士說,當時還覺得挺便宜。
2017年春節后,劉女士再次通過網絡購買了15棵多肉植物,這次卻只花費了30多元,“還贈送專用的種植土與花盆,還另外贈送了澆水的噴壺,覺得賺了!”劉女士說,與前一次購買多肉植物相比較,這次的花費明顯少了很多,“每棵才一、兩塊錢,花市最便宜的也得賣到5塊錢到10塊錢。”劉女士說。
記者分別探訪了沈陽的多個花市,對比后發現,單株多肉植物的價格確實有所下浮,但多肉植物的銷量卻大幅提升。以福建生產的普貨為例,每箱一般放54杯,去年同期價格為100多元,今年只有60元左右,因此同樣的金額批發商可以帶走更多貨,不少大客戶過來拿貨都是十萬元起,幾萬元的小單也增多,批發商人數也多了,總銷售額增長比較大。
因為“萌” 多肉植物規模超數十億
記者調查發現,多肉植物可以用一夜之間走紅來形容,它們的圖片頻繁出現在微博、淘寶及手機應用里,甚至有專門開辟的板塊,多肉植物的“萌”態,是很多人喜愛養殖多肉植物的共同原因。它不僅美觀可愛,而且“非常好養”,相當一部分多肉植物愛好者以前并不喜歡養花,但這并不妨礙他們被這種精致的萌物打動。
記者通過某APP查詢到,專門銷售多肉植物的店鋪多達千家,所出售的多肉植物,因品種不同價格也各有差異,而多肉植物普遍的價格為十元以內。記者注意到,一款多肉組合綠植,售價為21.8元,目前已經有8.4萬人付款,一個月的銷量竟然達近9萬筆。超過1萬人付款的多肉植物店鋪有12家。
與線上銷售多肉植物有所差別的是,花市或路邊售賣的多肉植物,同款多肉植物價格要高出幾倍。與網店相比,實體店體驗感強,面對面購買多肉植物,能夠更加真實感受到多肉植物的“萌”態,因此實體店銷售情況也很不錯。
有專家分析,多肉植物的銷售,形成了網上與線下相交織的局面,由于關注人群越來越龐大,目前種植、銷售多肉植物已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市場,僅2015年市場規模至少超過15億元,這還不包括對陶瓷、花土、書籍等衍生品的帶動,目前已經規模超過數十億元。
多肉市場“暴風雨”將來臨?
“普貨出圃價逼近生產成本,中高端品種也還有較大降價空間。”某園藝負責人說,“實際上,多肉價格下滑就是一個信號,生產者有貨就能賺的時代即將終結,這將迫使生產者更新品種結構、注重品相”。據了解,小額批發數量大幅增加,大單數量減少,訂單結構變化意味著生產者也需要相應的改變,現在直接種地里的產品大多無人問津,采購商只要不是自己種植都要求帶盆。
多肉市場面臨“暴風雨”的另外一個信號是,中低檔多肉降價同步,引進的新品種多肉快速貶值。資源開發力度不足,沒有形成規?;慕洜I,因此多肉植物的新品種主要依靠進口。據了解,多肉植物在全世界共有1200多種,可傳播48種植物有害生物,其中不乏檢疫性有害生物數種,檢驗檢疫部門對“外來”多肉植物也加大了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