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先生做客北京林業大學遺產保護論壇,于學研中心A1402進行名為《“絲綢之路”考古學解讀——“絲綢之路”申遺的回顧》專題講座。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曹新副教授主持了講座。北林遺產保護論壇力圖通過講座交流的形式促進遺產保護知識和觀念的傳播與思考。
劉慶柱先生,著名考古學家。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F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圓明園學會會長、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中國古都學會顧問、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中國史學會理事?!犊脊艑W報》,《考古學集刊》,《中國考古學》(英文版),《中國考古學年鑒》主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漢唐考古學、秦漢考古學。主要代表作:《西漢十一陵》《長安春秋》《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等。已出版考古學???、專著、論文集十余部,論文二百五十多篇。
本次講座共分為6個部分,分別是“絲綢之路”的由來;“絲綢之路”考古發現與研究;“絲綢之路”與“漢唐盛世”;“絲綢之路”與古代中國走向世界;漢唐盛世的絲綢之路與古代世界走向中國;“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
劉先生首先介紹了“絲綢之路”的由來,“絲綢之路”最早見于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业摹吨袊罚?877年出版)一書。“絲綢之路”現在已成為古代中國、中亞、西亞之間,以及通過地中海(包括沿岸陸路)連接歐洲和北非的交通線之總稱。劉先生還對以“絲綢”命名的原因進行了解釋,“衣冠”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也是身份地位的標識物,同時,在“絲”、“麻”、“棉”、“毛”幾種常見材料中,以“絲”最為尊貴,最為舒適、著色最強,所以“絲綢”對于文化的體現最為突出,所以選用“絲綢”命名得到了國內外相關專家的一致認可。
劉先生緊接著介紹了“絲綢之路”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其中新疆地區至關重要。新疆即古代“西域”,其時空范圍指西漢時代至明清王朝時期,今敦煌以西至新疆地區及中亞部分地區。漢王朝先后在西域設立酒泉郡、武威郡,推行屯田,置西域都護府,治烏壘城(今新疆輪臺東),使西域成為漢王朝一部分,西域各族成為“中華民族”的成員。新疆地區考古發現沙漠絲綢之路的漢唐王朝軍政、經濟設施遺存,主要有作為社會“政治平臺”的“城址”,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等、軍事與經濟雙重功能的屯田、軍政功能的克孜爾烽燧及亭障以及具有明顯漢文化特征的生活器皿、衣物、貨幣等,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國家主權行為的重要物化載體,也證實了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過固有領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