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城事——中國城市發展狀況調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人多資源少的中國,城市發展更需智慧。

        人口遷徙浪潮中,大城市經歷著從“空城”到“堵城”的宿命輪回,人口膨脹帶來的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環境污染,考驗一線城市管理水平;在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中,三四線城市因快速發展而造成傳統斷代,曾經哺育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被高高在上的建筑取代,日新月異的城市面目下,離鄉者找不到回家的路;“失控”的城鎮化下,一些五六線的縣級城市,缺乏核心產業支撐,人口外流嚴重,不動產產能嚴重過剩……

        消失的老宅,割裂的傳統文化,難尋兒時記憶的鄉愁,凡此種種細微的感觀體驗中,城市發展陣痛帶給業界和全社會持續不斷的思考和追問:如今面對千城一面的城市,如何重塑靈魂?

        帶著時代的追問,記者深入不同級別城市,記錄這個時代不一樣的城殤,思考有意義的解決之道。

        上海: 超級城市宜居之路

        人口遷徙帶來的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環境污染,考驗一線城市管理水平。

        3月9日早高峰,青年白領劉芬加入了洶涌的上海地鐵人潮。在最擁擠的2號線,站臺工作人員需要幫助試圖擠上地鐵的乘客,才能使得地鐵車門安全關上。

        這與三周前的春節形成鮮明對比,春節期間,車廂空蕩蕩的,街頭馬路行人稀少,這造成劉芬奇異的心理感受。作為懷揣夢想、尋找機會的一員,2014年,劉芬告別了家鄉安逸的生活以及工作環境,為著心中潛伏已久的夢想,來到了上海。

        劉芬是每年涌入上海60萬外來人口中的普通一員,對很多人來講,上海是助人圓夢的一個神奇的城市。

        “國際化大都市”,“時尚之都”,“魔都”等都是人們賦予這座城的標簽,然而,只有真正生活在這里的人才清楚他的“痛楚”。

        大都會魅力

        作為超級城市,上海壓力巨大: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等“癥狀”。事實上,它是工業化國家的通病,而中國的大城市病卻因發展迅速,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

        有人將大城市的發展問題結于外來人口的“入侵”。

        為了逃避春運大軍,今年春節,家人決定來到上海陪劉芬過年。劉芬也因此有機會看到了上海本來的樣子。人們告別了擁擠的地鐵,出行變得輕松愉快;車輛告別了焦急地等待,一路暢通無阻;吃飯無需等位;就連去洗手間都不用排隊了。一切似乎都因為外來人口的暫時離開變得井然有序,和諧美滿。

        但是,劉芬同樣也發現了之前愛去的小吃店如今關門了,因為老板回家了;菜市場的菜農也歇業了,劉芬們沒有地方可以買到新鮮蔬菜;餐館服務質量也降下來了,因為很多員工都回家過年了,服務員緊缺;街道上再也不見活力四射的人群,只有冷冷清清的孤影。

        隨著外來人口四散離去,春節期間的上海成為一座“空城”。

        中國商業地產企業理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劉玉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外來人口對于上海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不斷涌入新的人口使得上海有了持續不斷的發展動力。

        在談到大城市病時,劉玉清表示:“將大城市病和外來人口的涌入聯系在一起是很牽強的,劉芬并不認為上海存在住房困難的問題,很多人買不起房子,但如果努力工作,至少是可以租到房子的。至于環境惡化,更不是外來人口造成,而是多方面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上海浦東新區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戰軍也告訴記者:“外來人口的進駐對上海城市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上海的經濟就不會發展得如此之快,規模不會如此之大。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