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吳必虎:對馮驥才批評傳統村落發展問題的不同看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6  

        2016年11月8日,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對外公布擬納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1602座名單,加上此前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的第一批646處、第二批915處、第三批994處傳統村落,目前納入國家保護名錄的古村落已經達到4157座。政府部門將傳統村落納入保護范圍,主要以城市居民為主的老百姓喜歡到古村去轉轉甚至想到村里賃宅而居,都反映出了官民雙方對傳統村落價值的重視和鄉居生活的向往。

      對馮驥才先生批評傳統村落和古村旅游發展問題的不同看法

        在傳統村落的重要價值的推廣和傳播、相關制度的改進和保護力度的加大方面,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教授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因此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普遍尊重。作為村鎮建設主管部門的住建部而特地邀請其擔任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主任。我本人對馮驥才教授也是充滿了敬意和尊重,由我擔任會議主席的中國古村鎮大會也數次嘗試邀請其到大會擔任演講嘉賓,傳播其保護古村落的學說和思想,遺憾因為檔期或身體原因至今未能邀請到馮先生現場指教。

        但是最近(2016年11月22日)在河北保定召開的“何去何從·中國傳統村落國家高峰論壇”的開幕式發言中,馮驥才先生多次批評古村保護中鄉村旅游的不是,好像是鄉村旅游給古村落的保護帶來了嚴重破壞。另外,他也反對農民放棄村落進城發展,要求政府或專家教育農民認識到鄉村的價值,不要離開農村,同時也不支持城里人進村居住。而且他非常反感傳統村落里的商業經營活動,以為這些活動帶來了傳統村落價值的滅失。馮驥才的上述觀點近年來多次對外表達過,例如,2016年4月在浙江慈溪舉辦的村落保護研討會上,他就指出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要糾正面臨的三大問題:空巢化(農民離開鄉村)、全面旅游化、村民自身對于村莊及傳統的冷漠。

      對馮驥才先生批評傳統村落和古村旅游發展問題的不同看法

        應該說,馮驥才先生批評傳統村落和古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十大雷同”問題中,有一些意見確實是切中時弊、深得其要的,比如,將原住村民遷走搞旅游開發,“主人走了……村落記憶消失了……這還叫什么傳統村落?”(騰籠換鳥);把老建筑油漆粉刷打扮一新(化妝景點);打造園林小景使得傳統村落越來越像城市公園(公園化);生編硬造虛假的故事段子讓村落文化變了味道(偽民間故事);為渲染商業氣氛到處大紅燈籠高高掛,“實際上中國傳統村落一般是不掛紅燈籠的”。這些批評一語中的,對各地古村保護與活化事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