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和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草原作為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在供氧固碳、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局部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今天,草原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貫徹黨中央“五位一體”戰略部署、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牧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一定要抓緊抓好、抓實抓細,讓黨中央放心,讓廣大牧民滿意。
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維護民族團結的有力支撐。我國西北、西南部邊疆地區大多被草原覆蓋,是草原補獎政策主要實施區域,也是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當地牧民增收能力普遍較弱,貧困人口相對集中。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既能使少數民族牧民持續感受到黨中央的關懷和重視,加快邊疆貧困人口脫貧步伐,也能給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和號召群眾提供有力抓手,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要從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打贏扶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鞏固第一輪成果、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草原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其恢復起來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目前,我國草原生態相對脆弱的總體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整體發展趨勢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生態恢復和保護任務依然十分繁重。同時,我國大部分牧區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生產方式落后,農牧民增收能力不強,任何松懈都有可能削弱過去五年的政策成果,影響國家生態安全和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能夠進一步提高牧民生態保護意識,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對于鞏固第一輪政策成果,加快牧區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