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色彩規劃 讓城市彰顯品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5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包括土地、植被、河流等呈現的自然色彩,建筑、廣告、道路廣場、景觀小品、交通工具等呈現的人工色彩。研究表明,在形狀與色彩這兩大視覺構成因素中,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力為80%,是影響感官的第一要素。城市色彩直接影響市民的視覺感受,從而產生相應的心理效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實施城市色彩規劃。西安的建筑主色調以灰色、土黃色、赭石色為主,體現了作為中國十三朝古都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杭州將城市主色彩定為由青灰色、灰綠色、綠色等組成的“和諧色”,力圖展示水墨江南的風情……福州也于2013年5月出臺中心城區城市色彩規劃,將暖灰、暖白定為福州基本主色調,以給人淡雅、明快、輕松、溫暖的感覺,更好地映襯出福州的歷史文化風味和自然山水稟賦。

        近年來,不少城市快速擴容,而城市色彩規劃滯后,一些色彩嚴重沖突的大塊頭建筑比鄰而立,部分廣告商濫用大面積、刺激性強、容易令人煩躁的濃色廣告……種種因素導致部分城市的色彩雜亂無章,造成視覺污染,讓人們產生不愉快、不舒適的感覺,影響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為了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打造城市品牌形象,2013年5月,福州出臺中心城區城市色彩規劃。兩年過去了,規劃實施得如何?百姓有何感受?

        規劃部門:

        以“色暖雙江,古雅榕城”為總體色彩印象,暖灰、暖白被定為福州基本主色調

        徜徉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白墻、黑瓦、青石板,讓人感受到一股淡遠悠長的唐宋古韻;在市區的晉安河畔漫步,木黃色棧道、碧綠的河水、姹紫嫣紅的三角梅,令人賞心悅目……

        福州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福州的定位,規劃部門提煉出福州“色暖雙江(閩江、烏龍江),古雅榕城”的總體色彩印象。暖灰、暖白被定為福州基本主色調,它們可以給人淡雅、明快、輕松、溫暖的感覺,更好地映襯出福州的自然山水稟賦,也與當地傳統古建筑色彩相協調,典型的如三坊七巷。

        規劃部門還選定木黃、榕綠作為福州城市代表色。據介紹,福州本地木結構民居中的木材不上漆、不遮蓋其本色的做法,在國內民居建筑中比較獨特,這種木黃給人自然、柔和、溫馨、古樸之感。榕綠則取自福州市市樹——榕樹的樹葉顏色,象征著生命和希望。福州有“榕城”之稱,榕樹在中心城區隨處可見,福州居民對榕樹有特殊的感情。木黃、榕綠將在公共交通工具、手冊、宣傳畫等方面加以推廣。

        根據規劃,福州中心城區分為12個色彩區域。目前,中心城區建筑色彩已按一級、二級、三級共3個級別進行管控。

        其中,一級管控區域包括三大交通樞紐(火車站、火車南站、長樂機場)、五大新功能區(北江濱商務區、海峽奧體中心片區、海峽會展中心片區、海峽金融街片區、晉安橫嶼片區)、六大歷史文化街區(屏山—冶山—西湖片區、兩山兩塔兩街區、上下杭及江濱片區、煙臺山片區、馬尾船政文化片區、鼓嶺休閑度假區)、二環路及三環路、城區出入口通道和主要城區干道等。

        據福州市宜居辦工作人員介紹,對“三邊三節點”(山邊、路邊、水邊,城市中心節點、市民活動節點、交通樞紐節點)進行綜合整治,對城市色彩、景觀風貌、綠化美化、夜景照明、廣告標識等進行控制,是推進宜居環境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近年來,福州對城區主次干道沿線進行景觀改造,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統一建筑色彩。例如二環路沿線房屋立面改造,以米黃色為基調。

        過去,福州道路綠化植物色彩過于單調,缺乏層次感和色彩搭配,視覺效果欠佳。近年來,福州市規劃、園林部門對道路進行色彩分析,確定適宜花化品種,并根據道路功能選用花期不同的開花樹種。經過這幾年的建設,福州城區多數道路的景觀已變得豐富多彩、層次鮮明。

        市民:

        樓房看起來舒服多了,小孩也跟同學說小區變漂亮了

        9月22日,在位于福州鼓樓區湖東路和井大路交界處南側的中閩天驁大廈,一家餐館的送餐員林先生告訴記者,原來這附近的一片建筑,外表看上去很雜亂,各種顏色都有,天驁大廈原來是暗紅色,塊頭又大,常常給他一種比較沉悶、壓抑的感覺,跟周圍的建筑也不協調,改造后變成銀灰色,看起來舒服多了。

        據了解,今年初完成改造的湖東路,延續現代簡約風格,沿街部分運用灰色石材和真石漆,住宅立面采用白色仿石涂料;商住樓部分運用白色鋁板,使整體色調灰白相間,相互融合統一。

        鼓樓區鼓東街道慶城社區共有8幢居民樓,建于上世紀90年代。去年初社區景觀改造完畢,建筑主體墻面統一用灰色真石漆飾面,立面門窗用鋁合金。8幢樓還全部進行立體綠化,并且按照常綠植物50%、落葉植物30%和開花植物20%的比例配植,實現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觀效果。整個社區建筑看上去既雅致又綠意盎然。正在小區內看著孩子跳繩的陳女士告訴記者:“這里的樓房已經蓋了20多年了,過去外墻看上去灰不溜秋、又舊又臟。改造后好看多了,像個家的樣子,小孩子也跟同學說自己的小區變漂亮了。”

        福州全長50公里的三環路,目前已成為四季有花、季相明顯的生態景觀廊道,被稱為福州“最大、最美、最生態”的景觀廊道。20日上午,在三環路邊的沙灘公園,記者與一位在此散步的老教師聊天,他說:“金色的沙灘,淡藍的江水,綠色的草地,到處跑的孩子,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專家:

        加強宣傳,嚴格實施規劃,防止部分商業項目有錢任性

        9月22日,記者在福州鼓樓區達明路景觀改造工程現場看到,這里的工程正在收尾。達明路與省府路交界處的老福州餐館,腳手架已拆除。餐館外立面用了紅色和黃色的格柵裝飾,既鮮艷悅目又古色古香。項目經理林偉崗介紹說,原來的餐館外墻顏色偏暗了,這里靠近三坊七巷,所以用了這種既有歷史文化味又有商業氣息的裝飾風格。

        福建工程學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余志紅副教授指出,按照《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福州的定位是“經濟繁榮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適的宜居城市,環境優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諧的文化名城”,所以,未來幾年,福州城市色彩的規劃及其實施宜遵循幾個原則:

        突顯自然美。自然的原生色是人類最易于接受的色彩,福州擁有優美的自然山水風貌,自然環境優越,色彩規劃應盡量保護并突顯自然色。

        繼承和發揚歷史文化。色彩是城市文化的一個載體,福州是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對城市色彩的規劃應當有利于傳承福州歷史文脈,應以城市的傳統色調為基準,展現真實的歷史文化面目。

        服從城市功能。城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建筑色彩,商業城市和山水城市的主色調應當有所區別;城市不同功能的分區在建筑色彩上也應有所不同。比如,居民區作為人們生活的避風港,應給人舒適感和歸屬感,素雅淡然的色彩可以舒緩情緒,比較適合用作居民區的主色;以凝重為主的色彩比較適合行政區,可以給人莊重肅穆的感覺;活躍奔放的色彩適合商業區;和諧悅目的色彩適合旅游區……

        余志紅表示,規劃制定出來后,關鍵還在于嚴格實施。她建議對違反規劃、隨意設定建筑色彩的建設項目,應當有一個約束的機制,及時加以糾正,特別應當注意防止部分商業項目有錢任性,破壞城市色彩的和諧。另外,還應當加大對色彩規劃的宣傳力度。現在部分建設業主對建筑色彩統一管控不理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城市色彩規劃。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