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霧霾已成為困擾全國多地的嚴峻問題。日前,記者獲悉,為了保護北京西北地區的重要風道——昌平區馬池口,在北京的“十三五”規劃中,將新增一個綠色發展示范區,其中包括了唯一的一個平原鎮“馬池口鎮”。
但值得注意的是,能做到此舉的并不多。據悉,陜西等地的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很多城市中高樓林立,使得大氣中原本可以隨風而散的污染顆粒,被阻塞在城市上空,加劇霧霾形成。對此,專家指出,治理霧霾,除源頭減排外,還可借助風力。我國目前的各地規劃中缺少關于“風道”的內容,導致城市通風不良,應該得到重視。
傳統城市缺少“風道”建設規劃
城市風道,又稱為城市通風廊道。城市風道建設就是通過規劃建設,保證城市主風道的暢通,把郊區的風引進市區。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組成聯合課題組,對陜西省西安市城市風道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形成了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指出,風道建設對靜風或弱風中的城市環境有較大影響。可增加城市空氣流動,促進大氣良性循環,緩減“熱島效應”和霧霾影響,并向城市輸送新鮮空氣。
報告指出,傳統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的規劃內容,對通風因素的考慮較為欠缺。高強度的城市開發建設,未能留出合理的通道,高樓林立的建成區往往成為“風阻”地帶,導致西安市區靜風頻率提高,通風不良。城市熱島效應、霧霾天氣以及大氣污染等問題長期困擾著西安城市的健康發展。
“西安三面有高臺或山脈,靜風天氣比較多,容易逆溫,城中和北部高樓很多,風很難通過,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因此就算污染源沒有增加,但污染卻容易積累,形成霧霾天氣。”西安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教授趙傳峰指出,治理霧霾應從“源”和“匯”兩方面著手,即源頭和去向。從“源”上考慮,就是要減少排放。從“匯”上考慮,最好能改變風場,造成大風。
在國際上,德國、日本和美國等,對城市風道的問題研究較早,并已經在城市建設中予以重視。趙傳峰說:“在國外一些大城市,如舊金山和洛杉磯等,一些高層建筑多在城市中心區域,多為繁華商業,而周邊建筑偏低,多為居民區,從而形成了中心高、周邊低的布局,有利于城市污染的擴散。”
當前,不少城市普遍存在工業企業布點不斷侵害環境質量、房地產開發不斷蠶食生態功能區的現象。因此,保證城市主風道暢通,減少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逗留的時間,對改善城市空氣有著重要的作用。
實際存在利益博弈
專家認為,由于對這一問題研究和重視不足,導致目前城市風道建設存在利益博弈,問題復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
趙傳峰說,首先,風道規劃并非是建立在一片白紙上,而是在原有城市布局上的優化。這不再僅僅是一個基于城市自凈化能力的城市風道規劃,而是基于城市自凈化能力與經濟、社會指標一體化考慮的博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