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社區體育公園:城市新亮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3  

        歷經30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已和全球經濟發達城市的情況幾乎一樣:鱗次櫛比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縱橫交錯的立體化交通設施,逐漸包圍了宅居于城市深處的主城區市民。而為了美化市容所建造的大草皮、大花壇、大噴泉等園林綠化景觀,卻又大多只能觀賞而不能進入——人們需要透氣,人們渴望放松,人們到處尋找能夠舒展身心的地方。于是,自發興起的廣場舞,便在震耳炫目的聲光污染之中,傳遞出城市居民急需戶外運動場所的強烈訴求。

        怎么辦?面對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這一問題,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通過創建新型社區體育公園,不僅為市民打開了親近自然的便捷空間,更為提升城鎮化質量探索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一把手工程”對接民意

        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沒有現成經驗,為了科學決策,真正滿足市民需求,2012年香洲區聯合珠海市相關職能部門,統籌區相關單位,組成了“珠海市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區主要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分片區深入市民當中,連續3個多月累計走訪上千名市民,在廣泛傾聽民意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的實施方案。

        規劃中的132個公園,從選址,到定位,再到設計,3大關鍵環節均以市民訴求的需要為導向,同時充分考慮周邊社區已經形成的文化習俗和健身習慣,在傳統社區公園“廣場 綠地 健身器材”的單一模式基礎上,突出不同功能,配置不同設施,確定不同的動靜分區,使市民的休閑健身夢,在不同的項目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實現。

        社區體育公園作為香洲區“一把手工程”,連續4年均被列為區政府承諾辦好的“十大民生實事”之一。而具體實施則從基層開始,鎮街首先完成選址論證和民意征求;職能部門聯手跟進,從規劃設計,到資金調配,再到施工監理,形成完整的作業鏈條;區主要領導統籌督辦,區社區體育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則根據建設實際,編制頒布了《珠海市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標準化建設任務分解書》,并在區、鎮街、社區分設三級責任主體,嚴密組織施工,使所有重大環節都實現了“有人負責、有人把關、有人監督”的精細化保障,從而確保了規劃的高起點、建設的高標準、管理的高質量。

        為了確保社區體育公園長期惠民,徹底杜絕“建時一窩蜂,建后沒人管”的弊端,香洲區以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形式,頒布了《珠海市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建設與管理辦法》,確立了區、鎮街、社區三級監管網絡,明確了各級管理主體的職責范圍與責任邊界,使公園的維護管理,在以政府為主體的機制下,有了常態化的制度保證。而對于緊鄰居住小區、與居民關系特別密切的小型公園,則在社區居委會的主導下,探索居民“自我管理場地、自我開展活動、自我維持秩序”的自治管理模式,從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積累了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新鮮經驗。

        開展豐富多彩文化體育活動

        在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過程中,珠海市、香洲區、區屬各鎮街、各社區——各級政府和各類社會組織,紛紛以社區體育公園為依托,有序引導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社區公園杯”、“區長杯”等每年500多場球類、舞蹈、武術賽事,培育了70多個群眾文體組織、122個健身輔導站、1200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逢年過節的“元宵燈會”、“中秋燈謎”“醒獅比武”等群眾娛樂活動,以及“跨年音樂會”、“激情廣場大家唱”等文藝匯演,為主城區23支合唱團隊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活動舞臺。

        由于群眾參與度高,珠海市、香洲區兩級政府和市、區相關職能機構,在社區體育公園分別設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市民文明公約”等宣傳欄;舉辦了“明德講堂”、“道德模范進社區”等宣講會;開展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深化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培植德育鄰里、互助鄰里、自治鄰里精神”等不同主題的對話活動,讓市民了解政府施政情況,為市民搭建參政議政平臺,累計吸引了主城區30多萬人次深度參與,在市民與政府之間搭建了一條彼此信任的紐帶。

        打造社區公園建設香洲標準

        香洲區通過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在全國率先確立了社區體育公園的定義。通過3年來的建設,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大鏡山社區公園為代表的群眾體育特色、以海濱社區公園為代表的濱海浪漫特色、以梅華城市花園為代表的生態林蔬特色、以昌平社區公園為代表的商業鬧市特色、以北山社區公園為代表的歷史時空特色、以濂泉社區公園為代表的城鄉接合特色6大特色,增加了城市亮點,極大提升了城鎮化質量。已經建成的58個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總計拆除了9萬平方米的違規搭建、清除了550噸的垃圾。如今,58個公園,個個綠意蔥蘢,處處鮮花盛開,在平均25%的綠地面積中,精心配置了69種錯季開放的鮮艷花卉、110多種四季常綠的高桿喬木,開辟了8000平方米可供市民認種的田園菜地,以“花在眼前,綠在身邊,耕耘就在家門口”的開放型、參與式環境,將市民以前掩鼻而過的市容黑點,變成了現在爭相進入的環境亮點。

        星羅棋布的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在綠樹與鮮花的掩映下,根據不同的地塊條件和周邊居民的健身習慣,在58個社區體育公園中設置了適合不同人群的1個11人足球場,3個7人足球場,15個5人足球場,39個籃球場,47個羽毛球場,139個乒乓球場,3個網球場,5個門球場,27個兒童樂園,12個排球場,37組健身器材,以及涼亭、書吧、咖啡屋、便利店、淋浴房、衛生間等,讓以前無處運動與休閑的市民,在500米距離之內,步行15分鐘左右,就能走進安全、舒適的綠色開放空間,并能從事自己喜愛的健身娛樂活動,彰顯了城市的民生情懷。

        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的主要受益群體是主城區的常住居民,同時也惠及外來游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首批公園建成以來,已累計接待了200多萬名市民與游客。不少市民與游客都在個人博客、微博、微信中發布游園照片、撰寫游園體會、介紹不同特色的公園的功能特點,使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成為網上關注與議論的熱點。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