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中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報告發布 江蘇綜合排名全國第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3  

        “碧水藍天”成江蘇環境新常態,但對耕地、濕地或林地等保護仍不完善

        近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在北京發布中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試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省域生態文明總體狀況企穩向好,進入持續提升的新階段。從綜合指數評價來看,江蘇僅次于浙江排名全國第二。江南時報記者李爽

        A

        江蘇綜合排名第二

        記者了解到,雖然此次公布的是2013年度中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試評價報告,但是在環保部支持下,歷經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完成的。評價報告從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生活、生態制度六個領域,分為23個指標,對全國31個省區市生態文明狀況進行了分析評價。

        從試評結果看,2010年以來,我國生態文明總體狀況企穩向好,進入持續提升的新階段。2010年,得分在75分以上的省份11個,2013年增加到23個,主要是處于中下水平的地區進步較快。

        1999年以來,全國開展生態省建設的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山東、安徽、江蘇、河北、廣西、四川、遼寧、天津、山西、河南、湖北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11個省份躋身于生態文明狀況綜合指數得分前10名或進步率前10名,表明我國生態省建設成效明顯。

        經過綜合指數評價,記者發現浙江、江蘇、福建、重慶、廣東名列前茅。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總體來說,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模式和路徑,發展態勢良好,但是受經濟結構、科技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展偏慢。

        同時,由于我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很不均衡,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對此,研究與促進會提出要把制度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以生態紅線管制、自然資源資產管控以及離任審計等為突破口,用法制確保生態環境不再惡化。

        B

        江蘇生態文化處全國首列

        在調查報告中,記者看到雖然生態文化領域各省得分總體偏低,但2010-2013年各省生態文化領域得分大都呈現提升態勢,且多數省份進步率較高,如寧夏、廣西、海南、天津、云南等省進步率均在12%以上,表明生態文化建設力度在不斷加大。

        位居生態文化前三甲的地區分別為江蘇、浙江、上海。其中,僅江蘇省得分在80分以上。對此,江蘇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的生態文明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據了解,早在去年,江蘇完成了2010-2012年度綠色發展評估報告。

        這是全國首份按照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研究發布的綠色發展評估報告。作為連續數年GDP總量居全國第二的省份,江蘇于2013年初率先啟動綠色發展評估研究,建立了江蘇綠色發展量化評估體系。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意見》。《意見》中對于生態文化建設提出了三個目標。江蘇生態文化建設要加強生態文化理論研究,注重挖掘江蘇地域文化中的生態特色。

        同時,加快制定有利于綠色消費的激勵政策,鼓勵健康消費、適度消費,促進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在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限制一次性產品生產銷售和使用,限制過度包裝。

        “強化資源回收意識,推廣建設社區跳蚤市場,引導居民交換使用物品。在公共交通上,包括南京在內的各市都在提倡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相關負責人說。此外,江蘇還要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培育不同層次的先行先試示范區。

        C

        “碧水藍天”成江蘇環境新常態

        根據報告顯示,生態生活與生態經濟領域得分呈現良好的正相關性,排名前位的有上海、福建、浙江等省(市),均位于我國東部地區。雖然江蘇并未名列“三甲”,但生態生活得分也較高。

        今年初,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表示,讓“碧水藍天”成為江蘇環境新常態。記者了解到,根據江蘇省政府要求,從2013年開始,省內每年整治100條城市河道,計劃三年時間,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

        同時,每條河流都由河道所在地市(區、縣)長、副市(區、縣)長等擔任“河長”,主要牽頭制定所負責城市河道的綜合整治方案,定期督促、檢查、指導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確保實現消除“黑臭”的目標。

        在空氣污染方面,今年年初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在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了解,這是江蘇省人代會自2001年以來第一次審議地方性法規。

        D

        工業污染成江蘇綠色發展絆腳石

        雖然江蘇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也有自己的“短板”。江蘇省環保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英劍波認為,江蘇省在耕地或濕地、林地等生態空間保護仍不完善,有待加強和改進。

        英劍波說,要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盡快建立全省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區域,嚴格保護重要水源、濕地、水體、山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同時,英劍波也認為江蘇省工業污染防治仍是影響綠色發展的絆腳石。那么,如何防治工業污染呢?英劍波說,必須把產業優化作為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舉措,降低對高能耗產業和重化工的依賴,加大產業改造提升力度,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排放嚴重超標的污染企業實施強制淘汰關停。堅持源頭控制、綜合治理、多策并舉,不斷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環境減負,給生態增值。

        省域生態文明狀況

        是怎么評出來的?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究與促進會邀請了環保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專家和部分地方一線工作者,歷經兩年多的調查研究、反復論證,完成了省域生態文明狀況指數評價體系,并開展試評價,形成了本次評價報告。

        試評價報告參照國家“十二五”相關規劃目標,以2010為基準年,以國家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權威數據為依據,對2013年度中國省域生態文明狀況進行了評價分析。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