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驗交流 » 正文

      珠三角全域規劃:繪宏大愿景 謀精細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三角地區始終是制度創新的先行先試者。在新的發展階段下,廣東省正在編制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以下簡稱《全域規劃》)著力于探索珠三角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通過努力實現城鎮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為珠三角邁向新常態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充分調研,朝世界級城市群目標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一直是我國城鎮化的重要支點,吸納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同時也是引導中國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如今,為適應新時期深化改革的要求,珠三角被賦予新的使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珠三角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這預示著珠三角邁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成為珠三角新一輪發展的核心目標。

        為推動珠三角朝著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廣東啟動了珠三角全域規劃的編制工作,并組成調研組,從珠三角社會經濟、城鎮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大范圍調研和研討。

        調研發現,作為我國經濟外向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珠三角受國際金融危機短暫沖擊后,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助推經濟回升,并進入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引領的發展階段,海洋經濟、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成為新方向。同時,產業轉移擴散的大背景對珠三角港口、機場等貨運樞紐產生了新的中轉運輸需求,沿海港口與內陸地區的區域交通關系正在發生重構。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下,珠三角亟須通過軌道交通加強城際快速聯系,支撐產業轉型及城鎮空間發展。

        調研結果認為,面對產業結構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完善和區域一體化過程中遇到的全新情況和種種問題,亟須從頂層設計、空間政策、技術手段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通過《全域規劃》全空間、全要素地協同解決問題。

        逐步推進,實現全空間全要素覆蓋

        2014年5月18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全省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對珠三角地區進行全域規劃,朝著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扎實邁進。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專門對編制《全域規劃》工作作出指示,對珠三角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地位作用、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推進與港澳以及泛珠三角區域的更緊密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同年5月26日召開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工作專家研討會上,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表示:當前全省正處于“九年大跨越”的關鍵時期,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省委書記胡春華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聽取專家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盡快形成可行性的工作方案,加快推進珠三角地區全域規劃工作。

        2014年7月17日,廣東省政府專門召開《全域規劃》動員會議,會議強調,編制《全域規劃》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實現珠三角優化發展的城市群格局及其空間戰略和政策路徑,增創珠三角發展新優勢,推動廣東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凝聚智慧,創新求實,集思廣益,嚴謹論證,高質高效完成《全域規劃》編制工作。

        從1994年“珠三角城市群規劃”提出城市群概念起到如今,珠三角區域規劃已走過20年的歷程。20年來,“變革”是始終不變的主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表示:“如今正值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廣東再提珠三角全域規劃,一方面積極響應了以城市群為主體推進城鎮化的國家戰略,更主動承擔了引領我國區域發展轉型和區域治理變革的歷史責任。”

        而對“全域”的理解至少可以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全空間”覆蓋,即不僅要涉及城鎮建成區,而且還包含廣大鄉村地區以及大量非建設用地,構建全域空間管控的政策體系;其次是“全要素”,要以全區域的尺度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要素,做好全領域、全要素的統籌和整合,涉及基礎設施、產業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等。清華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吳良鏞對此表示高度評價。他說,現在很多規劃都沒有區域的概念,僅僅只關注中心城區或一兩個城市,出現城市蔓延、忽視農村的問題。珠三角的全域規劃將對這一問題予以充分考慮。

        以人為本,帶來城鎮化的發展紅利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先后編制了4次區域規劃,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而如今正在編制的《全域規劃》,是自1994年編制完成《珠三角經濟區城鎮群規劃——協調與持續發展》和2004年編制完成的《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之后,第三次編制的珠三角區域規劃。

        事實上,《全域規劃》上是對《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一次全面升級,而并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據了解,《全域規劃》作為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抓手,將對珠三角10個一體化規劃進行梳理整合,銜接各市現有規劃,提升規劃實施績效,為珠三角轉型升級提供更具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有效空間載體,促進珠三角真正成為區域共同體,提升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全域規劃》也是對新型城鎮化的呼應。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全域規劃》也將格外重視“人的需要”。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域規劃》將對珠三角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把生態環境約束作為底線和紅線,同時結合影響區域和城市生態環境的關鍵性、基礎性要素,針對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特別是綠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和大氣、土壤和水系嚴重污染等突出問題,從區域層面提出協同治理的舉措和要求,制訂嚴格的空間管制政策標準。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教授唐子來表示:“珠三角地區應當在新型城鎮化的制度創新領域繼續先行先試,重新搶占先機。只有創造改革的制度紅利,才能帶來城鎮化的發展紅利。”

        許瑞生也指出應當積極應對新機遇與新挑戰,抓住“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機遇,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契機,借鑒歐洲新漢莎聯盟發展經驗,在珠三角謀劃絲路港口聯盟,把廣州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城市;探索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的城鎮化模式;順應人口紅利結構性轉變趨勢,促進珠三角發展成為技工云集的區域。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