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昌石城市群具體包括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以及呼圖壁縣、瑪納斯縣和沙灣縣等5市3縣,以及新疆兵團第六師和十二師的25個團場和團鎮合一建制鎮。烏昌石城市群地處絲綢之路北通道的核心地帶,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區位發展優勢,具備成長為區域性大城市群的潛力。
優化烏昌石城市群空間結構
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優化是一個改變區域城市群空間結構現有狀態,使其達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過程。目前烏昌石城市群一體化程度較低,空間結構不合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烏昌石城市群通過空間結構優化,形成了資源共享、生態共建、功能互補、合作多贏、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具體思路:以空間結構優化為目標,提升烏昌石城市群的整體經濟實力;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增加就業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各縣市優勢,加強分工合作,擴大中小城市規模,完善城鎮化體系,以發展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支撐功能強大的城市群體系。
1、合理確定城市功能布局
——烏魯木齊、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等城市組成“烏魯木齊都市圈”。發展集生產功能、創新功能、綜合服務功能和行政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核心區,將對城市群的發展發揮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發展以石河子為中心的城市群區。成為烏昌石城市群的農產品、輕紡品的生產供應基地,以及特色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
——發展以吐魯番為中心的城市群區。成為烏昌石城市群的農副食品加工支撐區、旅游綜合服務區和物流中轉區。
2、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
積極支持將首府烏魯木齊建設成為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和中亞的中心城市,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充分發揮烏魯木齊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推動兵團石河子中心城市向高端化、服務化方向發展,逐步轉移并擴散部分功能、產業和生產環節;加快烏昌一體化和石沙瑪一體化進程,實現城市整合;將昌吉市和五家渠市建成首府烏魯木齊市的后花園,重點以居住、休閑和會展為發展方向;支持五家渠市、昌吉市、阜康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等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邁進;擴大石河子市、五家渠市等兵團城市的行政區劃面積,將兵團團場納入兵團城市管轄范圍。促進烏魯木齊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加快烏魯木齊核心城市建設,提升輻射能力
烏魯木齊是烏昌石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提高核心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和集散輻射能力,對于推動烏昌石城市群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加快烏魯木齊核心城市規模建設
依據烏昌石城市群的空間結構布局,提升城市發展價值理念,拉大城市群集散輻射框架,優化城市的服務功能,促進人口的集聚布局,努力構建以核心城區為主體,衛星城市為副中心,近郊組團為支撐,重點城鎮為節點的城市發展布局。
——加大中心城區建設力度,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舊城改造進程和新城建設投入,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舊城聯動發展。
——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烏魯木齊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甘泉堡工業區建設,積極與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國家級園區聯動發展,建成天山北坡高新技術產業帶。
——完善烏魯木齊城市群“雙核心”結構。推進烏魯木齊城鎮組團、石河子城鎮組團和北疆鐵路沿線城鎮建設。
——構筑烏昌大都市區。以烏魯木齊市區為中心,以昌吉市、米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呼圖壁縣為副中心的烏昌大都市區。
2、提升烏魯木齊核心城市競爭力
——推動管理、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第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發展民營經濟,提高二、三產業就業水平。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合理布局物流節點,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均衡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專業化程度,提高物流效率,實現網絡化。
——深化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服務型政府。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人才高地。
——提升首府文化軟實力。提高全市人民文明素質,推進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和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