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暫時的沼澤、泥炭地和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
濕地同森林、海洋一道,被稱為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被譽為:地球之腎、淡水之源、物種基因庫、氣候調(diào)節(jié)器、鳥類的樂園。森林則被譽為:地球之肺,海洋被譽為:地球之心。
普者黑濕地夕陽照
普者黑國家級濕地公園于2011年批準試點建立。普者黑喀斯特高原湖泊濕地屬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特殊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山水田園風光獨特而絢爛。
根據(jù)調(diào)查,普者黑濕地內(nèi)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分布有植物465種,隸屬119科332屬;魚類18種,隸屬4目6科;兩棲動物6種;爬行動物10種;獸類16種;鳥類145種。
其中海菜花、野菱、扇蕨為珍稀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另有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魚類:丘北盲高原鰍和丘北金線鲃為地方特有魚類;鳥類東方白鸛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另有9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根據(jù)形成類型,濕地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又細分為: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普者黑濕地公園有濕地面積3454.33公頃,其中湖泊濕地1392.06公頃,沼澤濕地437.69公頃,河流濕地27.92公頃,其他為人工濕地。
為推動各國政府采取國家行動和開展合作以保護并合理利用濕地,促進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國際社會于1971年在伊朗城市拉姆薩爾簽署了《濕地公約》(全稱:關(guān)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92年中國加入其中。 為使?jié)竦氐玫接行ПWo,我國主要采用建立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濕地公園的形式來對濕地進行保護。
根據(jù)其重要性,濕地可分為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截止目前,我國共有49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文山普者黑濕地公園為省級重要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