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地方,如果到達時它給你的驚訝是巨大的,再經歷一段長期艱難的適應階段之后,那么,你所獲得的感受將十分強烈、深入,以至會在你身上創造出一個具有新觀念的世界,這世界將成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里,便是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峽谷
扎牢褲腳袖口,圍巾捂住口鼻脖子,從頭到腳都嚴嚴實實。墨鏡必須戴好,要不,根本就睜不開眼睛。并非防風沙,而是要對付森林里幾乎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無名小蟲。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密集的蟲子。雖然防護嚴密,喉嚨里還是鉆進好幾只。幸好,蟲子們的領地并不太大,大約半個小時就順利通過了。鉆出森林,斷斷續續又見陽光。下午兩點,我們到達谷底,過了江上的吊橋,接著,又是看起來不算高,爬起來卻要花大半天的上坡。此時艷陽高照,悶熱難當。
這是嚴冬時節,我們在西藏的一天,一切都超出了常識。三、四個小時后,爬到坡頂。回頭再看,扎曲大拐彎完整展現在眼前。這個期待中的大峽谷地標,此時有些淡然。類似的大拐彎,這一路逆江而上,其實并不鮮見,墨脫縣城附近,旁辛鄉、加熱薩鄉、朱村等地,江水都流成這等形狀。扎曲這一個,大約因最靠近川藏公路而廣為人知。
看50多米高的藏布巴東瀑布
將生命系于荒草老藤間
雅魯藏布江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雪山深處海拔5590米的杰馬央宗冰川發源,一路深切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縫合線及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板塊縫合線,匯納百川,橫貫西藏,孕育了悠久神奇的西藏文明,在藏東南圍繞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奔騰咆哮成的這個馬蹄狀大拐彎,這個奇跡般的綠色大峽谷,完全就是一個天然的國家公園。
在一次“選美中國”的活動中,這里一下子就拔了三個頭籌: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第一之南迦巴瓦;中國最美十大峽谷第一之雅魯藏布江峽谷;中國最美六大瀑布第一之藏布巴東瀑布群。這里擁有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基本上從我國東北到海南島,從極地到赤道,地球上所能見到的景觀,全在這里濃縮了……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相依,許多地區人類至今仍無法涉足,仍屬地質空白區,仍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1994年,這里取代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科爾卡大峽谷獲得世界第一大峽谷桂冠后,1998年秋,被中國國務院正式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從這里測到的數據令人震撼:從北端米林縣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算起,南到國境線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峽谷長達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核心地段最大坡降千分之75.35,江水流速最快竟達每秒16米以上。我不知道這流速之最是不是就在主河床上的瀑布?
我在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深山巨壑間走過38天,去看過50多米高的藏布巴東瀑布,路途之險,將生命系于荒草老藤間,說是經歷生死考驗毫不夸張,之后,還是覺得很值。這里,濃縮了大自然之精華。
從錯代上山,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山頂。雅魯藏布江的水聲撲面而來,轟轟隆隆,像火車過山洞。不過千萬不要受江水轟鳴的誘惑繼續往下,而要向左,沿著山脊方向繼續走。一路上,只見江是呈“之”字型,山似被刀砍過的筆直陡峭。
沒有向導的話,去藏布巴東瀑布的路很難找到。沿山脊方向平行大約走一兩個小時,到達一條泥石流溝,路就是從此而下,危險異常,關鍵是要小心后面人踩落的石頭。石下,能撞出火藥味。又轉叢林,又一溝,再躲避飛石。不久進入一片松樹林。
住在峽谷周圍的人
走出松林仍是這樣直陡的泥石流溝……大致走過四條這樣的泥石流溝后,浪濤聲越來越強烈了,空氣的濕度也越來越大。在松林里繼續下行,轉過一個彎,大瀑布就會跳入眼簾。要接近瀑布,還要頗費周折,這時候向導的作用非常重要,繩索也成為必需品。繼續向下,仍是幾乎90度的陡坡,但有樹,手有地方抓,不算太難。
江水轟鳴成一鍋沸騰的開水,耳朵里一片轟鳴,猶如置身車流穿梭的高速公路上,但似乎什么也聽不見。目光所及,全是浪濤和泡沫,白花花一片。坐在江邊就像坐在一口井中,看看頭頂的烏云,如坐井觀天。
加拉白壘峰
讓我無法抵擋冰清玉潔的誘惑
加拉白磊雪峰
這段徒步路途還有一處讓我最難忘的地方,便是加拉白壘。
在大山背后的加拉村,我看到的南迦巴瓦是另一副模樣,險峻冰冷高不可攀。視線向右移,海拔7234米的加拉白壘金光閃閃,我鬼使神差般向加拉白壘腳下奔去,尋找絨扎大瀑布。兩天后的黃昏我們爬到半山腰,很不幸,一直沒有找到水源也沒有像樣的營地,勉勉強強扎了帳篷,不覺天色已晚。好奇心還是戰勝了疲憊,四周轉悠,這時冰晶玉潔的加拉白壘似乎伸手可及,伸向林莽的冰川末端的冰舌下面亂石灘也朦朧可見。我忍不住攀上一棵樹上把相機固定在云臺上屏住呼吸拍了一些照片。
那一刻我有了從未有過的要爬上去、要到那雪峰里面去看看的沖動。那一刻,我有了登山的念頭,我想,有朝一日,沒準我會去登山。我覺得我無法抵擋那種冰清玉潔的誘惑。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四周的景物卻依稀可見。雖然看不到月亮的臉,但皎潔的月光能讓我們毫不費力地看清自己的掌紋。月光能透亮純凈到這種程度,大約還因為雪白的加拉白壘雪峰巨大的反光作用吧。用不著手電筒,我們在加拉白壘月光下很順利地生起了火,就著月光,我輕輕松松地寫了日記。
記憶里的大峽谷是沒完沒了的翻山,周而復始地上坡、下坡,累得半死,整個人似乎只是一個走路的機器,發過誓這地方我是再也不來了。但兩天后,又下到雅魯藏布江河谷,在暗無天日的峽谷深處拍了30多米高的絨扎瀑布,在瀑布旁舒舒服服洗了溫泉,一切不快似乎瞬間煙消云散。一周后,走出峽谷,在川藏公路上的色齊拉山頂獵獵經幡旁,第三次見到南迦巴瓦,圣潔凜然,我就明白自己一定還會再來這身體苦不堪言精神卻極度愉悅的大峽谷。
科學家們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山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千萬年來,在藏東南這條全世界最深、最長的大峽谷,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已經實實在在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推動許多動、植物群向北推移,為許多古老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目前,這里共發現有高等植物3768種,苔蘚植物512種,大型真菌686種,銹菌209種;哺乳動物63種,鳥類232種,爬行類動物25種,兩棲類動物19種,昆蟲兩千多種。
顯然,這不是全部,就在我們徒步大峽谷的那一個月,研究兩棲爬行類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饒定齊先生就發現了3種蛇和1種蜥蜴,為我國的新記錄。大峽谷還有著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我個人就對峽谷深處的雅江主河床上究竟還有幾個大瀑布耿耿于懷。在藏布巴東和絨扎大瀑布之間的幾十公里江段,至今仍是人類活動的禁區,這里也許還存在未知的大瀑布。
徒步峽谷,這里仍是自然秘境
目前,人類進出大峽谷,仍只有幾條徒步線路。某種意義上,哪怕對于最能走路,最朝氣蓬勃的戶外旅行者而言,即使峽谷深處的墨脫縣城,甚至仍然作為一種象征而存在。有人稱,在到過墨脫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說這世上再沒有比到墨脫更難走的路了。有很多媒體曾爭相報道過墨脫縣城早已通車,這兩年,也不時有越野車開進墨脫的消息,其實也并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通車。
奔流的江水
顯然,在這里建設國家公園難度是巨大的,大峽谷本身的劇烈變化,決定了人類活動只能在外圍設點。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能成為普通游客休閑之地的,只能是有限的幾處。更多的地方,仍將是長久的秘境,這里仍將是探險者的天堂。
而在這里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圍繞著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的馬蹄形峽谷,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最東端;逆雅魯藏布江而上,喜馬拉雅山脈中部也是雅江中部的山峰便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從雅魯藏布江源頭再往上,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最西端,圍繞著世界第九高峰南加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竟然也有一個印度河上游沖過的馬蹄形大拐彎。科學家們便奇怪:為什么同一山脈的兩端會有兩座山峰遙相呼應地對峙著?為什么這種對峙又幾乎對稱地被兩條大河深切成馬蹄形大拐彎峽谷?這是大自然偶爾為之還是深藏地殼運動規律?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是咱們這地球上最年輕的高原和山脈,并且一直還在長高,一直被看成是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金鑰匙,這一西一東兩個“地結”、兩個峽谷,自然是最理想的“鎖孔”。
人類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止,秘境與盛宴,探索與發現,建設與保護,人與自然究竟如何和諧相處,也將成為永恒的課題。

大峽谷
扎牢褲腳袖口,圍巾捂住口鼻脖子,從頭到腳都嚴嚴實實。墨鏡必須戴好,要不,根本就睜不開眼睛。并非防風沙,而是要對付森林里幾乎和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無名小蟲。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密集的蟲子。雖然防護嚴密,喉嚨里還是鉆進好幾只。幸好,蟲子們的領地并不太大,大約半個小時就順利通過了。鉆出森林,斷斷續續又見陽光。下午兩點,我們到達谷底,過了江上的吊橋,接著,又是看起來不算高,爬起來卻要花大半天的上坡。此時艷陽高照,悶熱難當。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這是嚴冬時節,我們在西藏的一天,一切都超出了常識。三、四個小時后,爬到坡頂。回頭再看,扎曲大拐彎完整展現在眼前。這個期待中的大峽谷地標,此時有些淡然。類似的大拐彎,這一路逆江而上,其實并不鮮見,墨脫縣城附近,旁辛鄉、加熱薩鄉、朱村等地,江水都流成這等形狀。扎曲這一個,大約因最靠近川藏公路而廣為人知。
看50多米高的藏布巴東瀑布
將生命系于荒草老藤間
雅魯藏布江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雪山深處海拔5590米的杰馬央宗冰川發源,一路深切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縫合線及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板塊縫合線,匯納百川,橫貫西藏,孕育了悠久神奇的西藏文明,在藏東南圍繞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奔騰咆哮成的這個馬蹄狀大拐彎,這個奇跡般的綠色大峽谷,完全就是一個天然的國家公園。
在一次“選美中國”的活動中,這里一下子就拔了三個頭籌: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第一之南迦巴瓦;中國最美十大峽谷第一之雅魯藏布江峽谷;中國最美六大瀑布第一之藏布巴東瀑布群。這里擁有齊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帶分布,由高向低,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雨林帶,基本上從我國東北到海南島,從極地到赤道,地球上所能見到的景觀,全在這里濃縮了……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相依,許多地區人類至今仍無法涉足,仍屬地質空白區,仍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1994年,這里取代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秘魯科爾卡大峽谷獲得世界第一大峽谷桂冠后,1998年秋,被中國國務院正式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從這里測到的數據令人震撼:從北端米林縣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算起,南到國境線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峽谷長達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處達6009米,核心地段最大坡降千分之75.35,江水流速最快竟達每秒16米以上。我不知道這流速之最是不是就在主河床上的瀑布?
我在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深山巨壑間走過38天,去看過50多米高的藏布巴東瀑布,路途之險,將生命系于荒草老藤間,說是經歷生死考驗毫不夸張,之后,還是覺得很值。這里,濃縮了大自然之精華。
從錯代上山,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山頂。雅魯藏布江的水聲撲面而來,轟轟隆隆,像火車過山洞。不過千萬不要受江水轟鳴的誘惑繼續往下,而要向左,沿著山脊方向繼續走。一路上,只見江是呈“之”字型,山似被刀砍過的筆直陡峭。
沒有向導的話,去藏布巴東瀑布的路很難找到。沿山脊方向平行大約走一兩個小時,到達一條泥石流溝,路就是從此而下,危險異常,關鍵是要小心后面人踩落的石頭。石下,能撞出火藥味。又轉叢林,又一溝,再躲避飛石。不久進入一片松樹林。

住在峽谷周圍的人
走出松林仍是這樣直陡的泥石流溝……大致走過四條這樣的泥石流溝后,浪濤聲越來越強烈了,空氣的濕度也越來越大。在松林里繼續下行,轉過一個彎,大瀑布就會跳入眼簾。要接近瀑布,還要頗費周折,這時候向導的作用非常重要,繩索也成為必需品。繼續向下,仍是幾乎90度的陡坡,但有樹,手有地方抓,不算太難。
江水轟鳴成一鍋沸騰的開水,耳朵里一片轟鳴,猶如置身車流穿梭的高速公路上,但似乎什么也聽不見。目光所及,全是浪濤和泡沫,白花花一片。坐在江邊就像坐在一口井中,看看頭頂的烏云,如坐井觀天。
加拉白壘峰
讓我無法抵擋冰清玉潔的誘惑

加拉白磊雪峰
這段徒步路途還有一處讓我最難忘的地方,便是加拉白壘。
在大山背后的加拉村,我看到的南迦巴瓦是另一副模樣,險峻冰冷高不可攀。視線向右移,海拔7234米的加拉白壘金光閃閃,我鬼使神差般向加拉白壘腳下奔去,尋找絨扎大瀑布。兩天后的黃昏我們爬到半山腰,很不幸,一直沒有找到水源也沒有像樣的營地,勉勉強強扎了帳篷,不覺天色已晚。好奇心還是戰勝了疲憊,四周轉悠,這時冰晶玉潔的加拉白壘似乎伸手可及,伸向林莽的冰川末端的冰舌下面亂石灘也朦朧可見。我忍不住攀上一棵樹上把相機固定在云臺上屏住呼吸拍了一些照片。
那一刻我有了從未有過的要爬上去、要到那雪峰里面去看看的沖動。那一刻,我有了登山的念頭,我想,有朝一日,沒準我會去登山。我覺得我無法抵擋那種冰清玉潔的誘惑。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四周的景物卻依稀可見。雖然看不到月亮的臉,但皎潔的月光能讓我們毫不費力地看清自己的掌紋。月光能透亮純凈到這種程度,大約還因為雪白的加拉白壘雪峰巨大的反光作用吧。用不著手電筒,我們在加拉白壘月光下很順利地生起了火,就著月光,我輕輕松松地寫了日記。
記憶里的大峽谷是沒完沒了的翻山,周而復始地上坡、下坡,累得半死,整個人似乎只是一個走路的機器,發過誓這地方我是再也不來了。但兩天后,又下到雅魯藏布江河谷,在暗無天日的峽谷深處拍了30多米高的絨扎瀑布,在瀑布旁舒舒服服洗了溫泉,一切不快似乎瞬間煙消云散。一周后,走出峽谷,在川藏公路上的色齊拉山頂獵獵經幡旁,第三次見到南迦巴瓦,圣潔凜然,我就明白自己一定還會再來這身體苦不堪言精神卻極度愉悅的大峽谷。
科學家們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山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之地。千萬年來,在藏東南這條全世界最深、最長的大峽谷,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已經實實在在使熱帶氣候帶在青藏高原東南地區向北推移了五個緯度,發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推動許多動、植物群向北推移,為許多古老生物物種提供了安全庇護,縮小了南北自然帶之間的明顯差異。目前,這里共發現有高等植物3768種,苔蘚植物512種,大型真菌686種,銹菌209種;哺乳動物63種,鳥類232種,爬行類動物25種,兩棲類動物19種,昆蟲兩千多種。
顯然,這不是全部,就在我們徒步大峽谷的那一個月,研究兩棲爬行類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饒定齊先生就發現了3種蛇和1種蜥蜴,為我國的新記錄。大峽谷還有著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我個人就對峽谷深處的雅江主河床上究竟還有幾個大瀑布耿耿于懷。在藏布巴東和絨扎大瀑布之間的幾十公里江段,至今仍是人類活動的禁區,這里也許還存在未知的大瀑布。
徒步峽谷,這里仍是自然秘境
目前,人類進出大峽谷,仍只有幾條徒步線路。某種意義上,哪怕對于最能走路,最朝氣蓬勃的戶外旅行者而言,即使峽谷深處的墨脫縣城,甚至仍然作為一種象征而存在。有人稱,在到過墨脫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說這世上再沒有比到墨脫更難走的路了。有很多媒體曾爭相報道過墨脫縣城早已通車,這兩年,也不時有越野車開進墨脫的消息,其實也并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通車。

奔流的江水
顯然,在這里建設國家公園難度是巨大的,大峽谷本身的劇烈變化,決定了人類活動只能在外圍設點。在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能成為普通游客休閑之地的,只能是有限的幾處。更多的地方,仍將是長久的秘境,這里仍將是探險者的天堂。
而在這里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圍繞著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的馬蹄形峽谷,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最東端;逆雅魯藏布江而上,喜馬拉雅山脈中部也是雅江中部的山峰便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從雅魯藏布江源頭再往上,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最西端,圍繞著世界第九高峰南加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竟然也有一個印度河上游沖過的馬蹄形大拐彎。科學家們便奇怪:為什么同一山脈的兩端會有兩座山峰遙相呼應地對峙著?為什么這種對峙又幾乎對稱地被兩條大河深切成馬蹄形大拐彎峽谷?這是大自然偶爾為之還是深藏地殼運動規律?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是咱們這地球上最年輕的高原和山脈,并且一直還在長高,一直被看成是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金鑰匙,這一西一東兩個“地結”、兩個峽谷,自然是最理想的“鎖孔”。
人類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止,秘境與盛宴,探索與發現,建設與保護,人與自然究竟如何和諧相處,也將成為永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