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南昌大都市區、贛州都市區和九江都市區之后,贛西的新余、宜春、萍鄉三市也將抱團發展,共同打造城鎮群。2月18日,記者獲悉,我省正在編制《新宜萍城鎮群發展戰略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規劃》),屆時將以新余、宜春、萍鄉為中心,以三座城市間重點縣城為節點,以滬昆鐵路為紐帶,讓贛西由“一群城鎮”升級為一個“城鎮群”。
記者了解到,盡管《規劃》仍在制定中,但此前贛西三市已經召開過兩次合作會議,并發表了區域合作宣言。在此基礎上,本次規劃的主要方向也已確定,將以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先導,轉變發展方式,加強區域協調,重塑空間體系。
在產業轉型上,新宜萍城鎮群將由資源依賴型向現代農業、服務業和旅游業轉型,突出當地的紅色文化、山水資源。屆時,仙女湖、明月山和武功山等優勢資源將整合起來,打造成“國家公園”,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滿足當前假日經濟發展需求。
在經濟紐帶的建設上,依托咸宜井鐵路、渝長廈鐵路和蒙吉鐵路分別途經宜春、萍鄉和新余的優勢,將目前的東西發展軸升級為網狀經濟帶,盡快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此外,新宜萍城鎮群還將構建“組合城市”模式,打造萍鄉-蘆溪、宜春-萬載、新余-分宜等三大組合城市。“就像南昌市和之前的新建縣一樣,緊密集合,形成城市簇群架構。”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二所所長沈鑫說,為此,新宜萍三市之間計劃建設一條贛西城際快速路,將城鎮群串聯起來。
為什么要在贛西三市打造城鎮群?沈鑫介紹,從國家層面看,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的實施,將贛西地區從區劃、地理和政策都處于邊緣的“三邊地區”推入了國家戰略地區。新宜萍城鎮群的打造將強化贛西地區與南昌大都市區、長株潭城市群合作對接,滿足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整體區域格局的現實需要。
從省域層面看,新宜萍三市之間距離相近,城鎮發育密集。與昌九經濟帶“兩頭重,中間輕”的啞鈴結構不同,新宜萍城鎮群的縣域規模更平均,其中不乏豐城、樟樹這樣的經濟強縣在周邊支撐。“如今,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贛西地區作為全省老工業基地,迫切需要經濟轉型,抱團提升產業競爭力。此前我省提出的《關于支持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也需要通過新宜萍城鎮群的構建予以落實。”沈鑫說。
據悉,在不久前進行的專家論證會上,《規劃》已經得到充分肯定。之后,我省將在省、市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具體推進策略,強化三市發展特色和主攻方向,研究制定區域政策和實施機制。預計《規劃》將于今年底之前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