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級4A景區之一的珠海圓明新園,原本是一個單一封閉式的經營性主題公園。兩年前,珠海以改革的舉措、創新的辦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國企提供服務的探索實現“還園于民”,推動圓明新園實現從商業性到公共性、從“小眾”到“大眾”的蛻變。今天的圓明新園,已經從原有的封閉式主題景區轉向開放式文化公園,由單一型經營轉向綜合型經營,由外地游客為主轉向外地和本地市民共享,昔日高高在上的收費式“皇家園林”搖身一變成為更接地氣的公益性市民公園、百姓大舞臺和文化大觀園。
隨之而來的是,園區年接待量是免門票開放前的7倍,兩年累計接待游客921.98萬人次,成為珠中江地區接待量最大的文化休閑景區。堅持以人為本、社會效益優先、完善文化設施、投入精品項目、豐富群眾文化……珠海走出了一條文化惠民新路徑,構建了一個文化傳承的新陣地。如今,這個新陣地已經煥發出繁榮群眾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傳播正能量的新活力。
省內首個免票的國家級4A景區
“以前門票要130元一張,一般人都是來過一次就算了。自打免費后我天天都過來走一走。”每天傍晚,住在圓明新園附近的黃姨都會帶著孫女來散步。這個原先收費不菲的景區,為什么要免費開放?又是怎樣實現免費的?
變化源于兩年前。珠海市委、市政府一直想給珠海市民一個文化公園、文化休閑空間,一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二來滿足城市發展的文化需求。而圓明新園經營已經徘徊于微利接近虧損的邊緣,正在積極謀求發展轉型。這里有大面積的公園綠地,是珠海的城市名片、文化符號,也融入了不少市民的記憶,被視作改造為市民公園的極佳選擇。
如何改造開放、還園于民,放大社會效益,推動文化強市建設,成為了珠海思考的焦點之一。
考慮到當時門票收入占園區總收入約75%,幾經研究、論證,珠海市向圓明新園提供2年的財政補貼,每年補貼2647萬元,相當于一次性為市民買好票。2012年10月17日,圓明新園正式免門票開放,成為廣東省內首個免門票開放的國家級4A景區。與此同時,在珠海市文體旅游局以及何鏡堂院士團隊的指導下,圓明新園重新制定了發展規劃,以豐富園區內容,滿足開放后游客的游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