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江蘇95%以上城市公園5年內免費開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13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關于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江蘇50%的省轄市、30%的縣(市)達到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標準。此外,省級風景名勝區也不再是一旦設立就“一勞永逸”,江蘇將建立省級風景名勝區黃牌警告和退出機制。

        五年內城市公園免費開放率達95%以上

        根據意見,到2020年,江蘇省內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新改擴建公園綠地鄉土適生植物應用率達到80%,50%的省轄市、30%的縣(市)達到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標準。

        江蘇將建成一批高品質公園綠地、郊野公園、濕地公園、特色濱水空間和城市綠道。按照居民出行300-500米進入公園綠地的要求,到2020年,省轄市“城市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基本實現全覆蓋,城市公園免費開放率達到95%以上,城市綠地率達到38%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以上,每個省轄市建成綠道不少于100公里,達到國家示范工程標準的不少于20公里。

        此外,形成一批設計大師領銜的高水平風景園林設計團隊,建設一批風景園林精品工程,江蘇古典名園、重點公園保護名錄全面建立。在加強古典名園、專類園保護基礎上,全面推進城市公園免費開放,完善公園綠地無障礙設施、信息服務設施,鼓勵單位綠地對外開放,附屬綠地對外開放的單位,城市規劃部門可酌情對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給予容積率獎勵。

        意見還鼓勵對城市高架橋、硬質護坡、院墻、圍欄等實施垂直綠化,鼓勵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更新建設屋頂花園,鼓勵結合特色空間的營造建設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等立體綠化。

        不得隨意移植大樹、更換城市行道樹

        意見還要求嚴格城鄉規劃“三區四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綠線、藍線、紫線、黃線)劃定與管理,對重點公園、古典名園、古樹名木等珍貴自然文化資源及珍稀動植物物種資源實施強制性保護,不得隨意移植大樹、更換城市行道樹。科學布局和建設草坪、廣場,優先選用地材和鄉土適生植物,避免大水景大噴泉、濫用名貴植物和高檔石材等過度建設現象,降低建設和養護成本。編印《城市園林綠化鄉土適生植物應用指導手冊》,廣植鄉土適生樹種,合理配置喬灌草藤,推廣應用宿根自衍花卉。

        近兩年,“海綿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也運用到了城市園林綠化中,意見要求研究推廣城市園林綠化海綿建設適宜技術,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雨水花園、植草溝和下凹式綠地,增強城市綠地系統調蓄凈化、涵養水源的海綿能力。同時,提高城市道路綠化隔離帶、道路分車帶、非機動車道和人行便道的綠化覆蓋率,推進以鄉土適生落葉喬木為主的林蔭路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林蔭路降噪、隔塵、遮陽和凈化空氣等生態功能,到2020年,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達到80%以上,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0%以上。

        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

        江蘇作為旅游大省,擁有眾多的5A、4A級風景名勝區,意見還特別提到了將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管理。禁止以任何名義和方式出讓或變相出讓風景名勝區資源及其景區土地;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禁止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托給企業或個人行使;禁止在風景名勝區和公園內設立私人會所。

        此外,將全面清理景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逐步搬遷工礦企業等單位,開展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育,加強生態修復和植被景觀撫育,并規范設立風景名勝區界碑、界樁和標識標牌。意見還要求落實風景名勝區年度報告制度,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每年要對景區規劃實施和資源保護情況進行自評,并依法向國家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報送規劃實施和資源保護情況年度報告,同時將研究制定《江蘇省風景名勝區管理評估和監督檢查實施辦法》,每三年對風景名勝區管理情況進行評估,并建立省級風景名勝區黃牌警告和退出機制,實行瀕危名單管理。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