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評論:景區監管不能止于摘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國家旅游局近日作出決定,對嚴重不達標的五家5A級景區進行處理,長沙市橘子洲和重慶市神龍峽兩家景區被摘牌,福建省武夷山等3家景區受到嚴重警告。一年之內,全國12家5A級景區被摘牌或責令整改,反映出A級景區退出機制的常態化。

        A級景區是各地發展旅游業的主要載體,特別是質量等級最高的5A級景區,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在創建、申報這塊金字招牌時,地方政府和景區都會下力氣完善軟硬件設施;然而,拿到手后,不少地方往往忙著四處宣傳、上調門票價格,管理和服務卻沒有同步升級,對存在的問題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去年以來,國家旅游局嚴格監管,推動A級景區退出機制常態化,正是治療“重申報、輕維護”之病的良方。然而,景區監管不能止于摘牌。

        整改不能走過場。國家旅游局責令受到嚴重警告的3家5A級景區,要在6個月內整改到位。如何整改?既有方法問題,更是態度問題。筆者建議以開放式態度整改,認真聽取和采納游客意見;復核驗收時,除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外,還可邀請游客參與檢查驗收,請游客打分評議。

        日常監管要常態化。規范景區管理和旅游市場秩序不能只靠“運動式”整治,而要強化日常監管。這既包括對景區自身的常態監管,如隨意上調門票價格、旅游廁所建設不達標、旅游安全存在隱患、衛生環境差、停車場等公共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包括對在景區內部或周邊發生的“天價餐”“假導游”“黑司機”等欺客宰客亂象的有效治理。當然,這些亂象涉及到旅游、物價、工商、公安等部門,僅靠景區自身或者旅游監管部門是難以解決的,成立綜合性的旅游執法部門,協力規范整治旅游市場非常有必要。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傳統的景區旅游發展模式,主要靠售賣門票盈利,由此引發變相漲價、節假日人滿為患等一系列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業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新時代,推動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升級,既必要又緊迫。全域規劃、全域施策、全域建設,游客既看風景也看風情,在“吃住行游購娛”上愿意花錢、舍得花錢……當全域旅游的綜合效應逐步顯現時,景區的門票依賴癥也將有效治愈。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