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梢寺大佛為目前世界第一大露天摩崖浮雕大佛
水簾洞石窟群位于武山縣城東北25公里的魯班峽谷內,谷中“群峰疊嶂覓無路,亂石開徑別有天。谷澗溪水潺潺,景色幽靜宜人。”水簾洞系高約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巖洞,洞內長年細流不斷,雨天洞檐飛流直下如水簾,因而得名。200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群山環繞中的水簾洞石窟
水簾洞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增建和重修,曾形成“七寺五臺”的規模,七寺分別為顯圣寺、拉梢寺、千佛寺、粉團寺、磚瓦寺、硬山寺和觀臺寺;五臺分別為清凈臺、蓮花臺、說法臺、鐘樓臺和鳴鼓臺。現存有水簾洞、拉梢寺、千佛洞和顯圣池四個單元,保存有歷代窟龕69個、塑像160余尊、浮雕42幅801平方米、壁畫2440.3平方米,文物建筑8座361.4平方米、舍利塔12座、題刻碑記27方21平方米,文物樹2棵,其他文物60余件。水簾洞石窟群是渭河流域上游一處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對于研究我國北周時期佛教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佛二菩薩(北周)
拉梢寺是水簾洞石窟群的精華所在,始建于北周明帝三年(公元559年),在蓮苞峰長150余米、高60余米的崖面上遺存有歷代窟龕24個,造像33身,覆缽塔7座,摩崖題記1方,壁畫1700平方米。其主體開鑿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后經歷代重修,崖面上淺浮雕泥塑一佛二菩薩像,主尊通高42.3米。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為目前世界第一大露天摩崖浮雕大佛,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同時,拉梢寺摩崖題記為研究分期斷代及美術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雙飛天(北周)
近年來,水簾洞石窟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力度。2015年,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評選中,武山水簾洞石窟群壁畫、彩塑及浮雕保護修復工程等獲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水簾洞石窟群文物保護工程和環境整治工程,基本消除了石窟群存在的病害,為水簾洞石窟群文物保護管理和石窟資源合理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菩薩、弟子像(北周)
赴會圖(元代)
諸天赴會圖(宋代)
拉梢寺舍利塔(元代)
位于峽谷兩側紅砂巖峭壁上的拉梢寺
千佛洞七佛中殘存的一佛頭部
天然石窟——千佛洞石窟
水簾洞石窟群所在的魯班峽谷景色幽靜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