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銘刻歷史記憶的村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4-28  
      郭治濤 張慧明 在蔚縣大南山山腳下,有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村莊上宮村。上宮村,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根據地,傳承著古老的

            郭治濤 張慧明

            在蔚縣大南山山腳下,有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村莊上宮村。上宮村,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根據地,傳承著古老的歷史文化。

            上宮村西南不足八里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的石門峪。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楊成武司令員率領的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就從這個峪口進入蔚縣。年長的村民常念叨往事。那時候,敵人白天進山搜索游擊隊,游擊隊員夜里從峪口下山活動。

            1946年秋天的一個早晨,蔚縣大南山八路軍游擊隊負責人趙庭宣和通訊員來到上宮村堡壘房郭立剛家,郭妻蔡氏做早飯招待游擊隊員。老百姓們深知游擊隊員的辛苦,都很關心他們。正在吃飯時,負責放哨的人傳來消息,說有兩個騎馬的帶著人進了村。蔡氏意識到又是暖泉忠效的自衛團進村,便趕快把趙庭宣二人藏到南堡院子的地窖里。當自衛團長忠效等人進院,飯桌上只坐了一老一少正在吃飯。

            忠效指問炕上吃飯的一老一少是什么人。蔡氏說,這是家里有事請來幫忙的人。忠效不信,用槍托砸了蔡氏的腰背,命手下人搜遍了院子的每個角落,什么也沒發現。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忠效下令點火燒房,心想著讓游擊隊員自動走出來。這時,蔡氏走到忠效面前說:忠團長慢來,燒房可以,先得問問我叔公郭義堂。忠效反問與郭義堂有什么關系,蔡氏說這是郭家的祖業。忠效聽后帶人扭頭便走。

            再說郭義堂,是當年地方紳士,表面上與暖泉的國民黨中統察南站站長張寶真密切來往,并配合潰退到蔚縣的東北軍剿匪,暗地里極力幫助南山游擊隊搜集敵人情報,籌集給養。有了郭義堂的威望,兵匪地痞很少到上宮村騷擾,忠效平時見到郭義堂會趕快下馬稱呼三叔。當聽到蔡氏說這是郭義堂家族的祖業,只好轉身而去。

            郭義堂雖然與國民黨來往,實際上看到了共產黨的未來,因此不愿讓后代與國民黨接觸。1940年,他讓16歲的兒子郭立洲到張家口學生意。郭立洲在生意場上接觸各方面人,1943年受地下黨支部書記介紹,積極為共產黨搜集敵偽情報,曾以勞工身份深入張家口寧遠飛機場搜集敵人情報。抗戰勝利后,他配合共產黨地方黨組織為八路軍籌集給養,并見到了八路軍司令員吳廣義。當傅作義部隊從餒遠向張家口進犯之際,八路軍戰略撤退,他提出要跟隨部隊走的要求,司令員吳廣義讓他留下繼續搜集情報。區長也說你為黨做了很多工作,是黨的干部,我們繼續各自的工作,迎接解放的那天到來。

            1948年,楊成武將軍的部隊又到了上宮村,六分區司令部駐進了郭家大院。院落外院的大門兩旁,兩個崗哨晝夜值班站崗。大門上方曾懸掛咸豐二年御賜郭士魁進士匾。據說,當時楊成武將軍在鱗次櫛比的古老建筑中,訪得一位清末秀才郭青堂 (被尊稱為“亮”先生)。將軍與郭青堂邊下棋邊縱論古今。郭青堂對將軍說,老朽有一子在張家口“得月齋”學徒被國軍抓了壯丁,張家口被攻下后,希望將軍讓部下查詢,讓他回到貴軍效力。張家口解放后,將軍找到了秀才的兒子,并編入直屬部下。郭義堂當年居住的郭家北大院———三套連環院,明末清初的建筑風格,至今保存完好。中院曾經是大南山抗日游擊隊的落腳點。村里的老人們說,楊成武將軍部隊的“警衛”們也住過這里。

           在戰爭年代,村里有許多參戰人員和支前民工。最為傳奇的是北堡鄭文禮,他加入了馮玉祥將軍的張家口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參加了收復張北、沽源、康保和多倫之戰,參加過喜峰口抗戰、盧溝橋戰斗和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淞滬會戰等上百次戰斗,八年抗戰轉戰萬里,是陳明仁將軍的部隊某師電臺臺長,1949年隨陳明仁將軍參加湖南起義。

            現年86歲的郭立全,居住在秀才郭青堂院落的對門。他在參加解放太原激烈的巷戰時,為掩護戰友踢開敵人的手榴彈而炸傷左腿。1950年10月入朝參戰。1953年回國后復員,至今還保存著一塊從美軍手中繳獲的草綠色軍用毛毯。馮錦章,曾冒著生命危險,趕著馱著小米的毛驢,送往炮火紛飛的新保安戰場。有更多的人,白天應付日偽軍、國民黨自衛團、還鄉團,夜里迎送下山搜集情報、籌糧籌物的游擊隊。解放后,村里光退役軍人就有幾十位。

            1969年,上宮村來了一批勞動改造,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人。其中有兵工專家吳運鐸、德國留學歸來的王永鋒,還有許多專家和共和國開國將校軍官。質樸的上宮村村民在那個年代,為他們騰出房屋,打掃干凈,為他們提供住宿。在日常生活當中,村民為他們提供盡量多的蔬菜和土特產食品。久而久之,這些被“專政”的對象與村民們結下了魚水深清。“文革”結束后,他們帶著后代每年到上宮村看望老房東。至今,他們的后代還經常帶著他們父母的囑托來村里看看。

            如今的上宮村,以嶄新的面貌彰顯著村民們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越來越多。每年春節都有游藝活動,正月社火尤為熱鬧。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表演著煙花、樹花、高蹺、背閣、扛閣、晃蕩,還有舞獅子、舞活馬等各種民俗活動。堡墻登山樓下的兩座燈棚,擺著數百個酒盅大的燈盞,燈盞內盛滿麻油,棉花搓成燈芯,正月十四到十六,每天夜晚燈盞點明,燈火閃耀,“五谷豐登”、“國太平安”等字樣,象征著百姓祈求的心愿。

            往事如煙。古老的上宮村逾越了千年滄桑。人們不會忘記炮火硝煙的年代,特別的珍愛現在的和平,要把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民族精神要世代相傳。

            [責任編輯:王春亮]

            來源:
      張家口新聞網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