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美麗中國調查:拉魯濕地,讓拉薩深呼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2  

        地處市內的拉魯濕地對改善拉薩市的生態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緊鄰人類活動密集的城市地區,近年來這一生態系統曾面臨著城市生活和開發建設的挑戰,但由于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拉魯濕地獨特的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好保護。

      \

      晨霧中的拉魯濕地和在此越冬的赤麻鴨/拉魯濕地管理局供圖

        生活在拉薩的人,無不受益于拉魯濕地的滋潤。

        這片濕地位于拉薩市北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最大的城市內天然濕地。

        從拉薩市二環路上隔著南干渠向北望去,便能看到這塊北面靠山,東、南、西三面為市區包圍,面積12.2平方公里的濕地。濕地內有一人多高的連片蘆蒿和低矮的水草,成群結隊的水鳥在濕地內游翔穿梭,讓拉薩的四季展現出勃勃生機。

        “拉薩之肺”每年放出6萬噸氧氣

        拉魯濕地,藏語為“當惹欽波”,意為一大片蘆葦蕩。打開拉魯濕地南門的鐵鎖,拉薩市環保局副局長賀桂琴與記者走進了這片高原上的凈土。

        拾階過橋,一條木質長廊向濕地中延伸。近距離看拉魯濕地,水草豐富、清澈見底。只是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驚起水鳥無數。它們仿佛商量好似的沖上藍天,讓人為打擾它們的棲息而不安。

        “那群剛飛走的鳥類是斑頭雁,目測應該有200只左右。”賀桂琴告訴記者。

        拉魯濕地是候鳥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野生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現存高等植物37科、140屬、332種,生長有西藏蒿草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濕地內的鳥類更是多種多樣,除本地鳥類外,每年冬天,這里還吸引著大量赤麻鴨、黃鴨、棕頭鷗、斑頭雁、百靈、云雀等野生鳥類,甚至還有少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拉薩河引進的水源經流沙河、北干渠、中干渠和南干渠構成的“三渠一河”常年累月澆灌著濕地,滋養著濕地的魚類和水鳥。而水源經過沉沙池處理后,再變成一汪清水流回拉薩河,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水流循環系統。在靠近哲蚌寺的濕地西側,水草連天,與遠處的布達拉宮構成一幅恬靜的水墨畫。

        “通過光合作用,拉魯濕地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達到7.88萬噸,釋放出6萬噸的氧氣。”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普布次仁說。對于拉薩這座高寒缺氧的城市來說,拉魯濕地被稱為“城市之肺”名副其實,它在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補充氧氣、涵養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