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名勝區 » 正文

      京津冀將聯合保護邊界長城 推動區域規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1  
      日前,據北京媒體報道,北京市文物局透露京津冀協同發展將破解長城修繕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十三五期間在文物保護方面,京津冀

      日前,據北京媒體報道,北京市文物局透露京津冀協同發展將破解長城修繕過程中遇到的“邊界”難題。十三五期間在文物保護方面,京津冀三地將從長城抗戰遺址聯合保護入手,簽訂京津冀長城保護管理框架協議,推進共同進行三地交界的長城等文物保護與利用區域發展規劃,共同上報國家文物局,統一管理、開放。9月7日,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我省正在精確統計京津冀長城交界的長度和類型。

      據了解,長城抗戰遺址保護規劃的難題之一是,長城地跨京津冀三地,不同地區的部門采取的措施不同,步伐不協調。為此北京、天津、河北文物部門正在共同探索聯動機制,保護長城抗戰遺跡。

      目前,已經建立了京津冀三地文物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的溝通機制,將整合三地優勢,促進三地長城沿線抗戰遺址保護工作全面、統籌、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三地將簽訂京津冀長城保護管理框架協議,推進三地交界的紅石門長城和京冀交界的古北口長城、南口長城文物保護與利用區域發展規劃,共同打造三地長城沿線抗戰遺址宣傳平臺,加強三地長城保護聯合執法、長城抗戰歷史研究以及人才交流培養合作。并探索建立文物保護協調機制,促進抗戰文物的區域保護和利用。“目前我們正在精確統計京津冀長城交界的長度和類型,同時也在統計河北段長城抗戰遺址。”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05年起國家文物局啟動“長城保護工程”,首先對我國長城資源進行了全面的田野調查,同時開展長城資源數字化、信息化工作,建立長城資源數據庫和管理系統,推動長城精細、動態和實時監測管理。多年來,我省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原則,避免盲目修復長城造成歷史信息的破壞,妥善保護長城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在進行長城維修保護工程,按照價值、現狀以及利用等優先考慮的標準,對金山嶺長城、山海關長城等多處進行維修保護,今年又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抗戰遺址等納入了優先考慮范疇。

      據了解,河北現存自戰國至明朝各個朝代的長城,其中以明代長城最著名。擁有明代長城最精華的部分,其中有許多享譽中外的著名段落,如有“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以及承德的金山嶺長城、張家口的大境門長城、保定的紫荊關長城、烏龍溝長城等。河北現存明代長城約1300多公里,關隘1000余處,各類單體建筑5000多處,行經秦皇島、唐山、承德、張家口、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等。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