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設計 » 正文

      南京第五版城市總規草案出爐 確定兩個主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25  來源:揚子晚報  
      å??京å¸?å??å¸?æ?»ä½?è§?å??è??æ¡?å?ºç?? ç¡®å®?两个主å?? 

            掃碼可填寫意見

            掃碼可“觀展”

            12月24日,《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向社會公眾揭開面紗,草案內容在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出并通過網絡發布。記者了解到,在新一輪規劃中,南京確定了江南和江北兩個中心城區,到2035年除了將有28條過江通道外,還要加快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寧鎮揚主樞紐站間半小時通達。此外還首次劃出了三條保護紅線。

            草案“公眾意見征詢”活動將持續一個月。揚子晚報特拍攝一份“觀覽解說”,可幫您更好地了解新規劃。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徐媛園

            關鍵詞

            城市布局


            確定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兩個中心城區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未來以“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為城市發展愿景,構筑“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結合”的空間格局。南北田園指的是南北部的山水本底;中部都市指的是以新街口為中心,半徑40千米范圍內的南京都市區。在此基礎上,規劃部門構建了全域城鄉體系,即形成“中心城區(一主、一新)、3個副城、9個新城、29個新市鎮和若干個新社區”的城鄉體系。

            其中,中心城區由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構成,副城是六合、溧水和高淳,彰顯山水田湖與城市有機融合的空間特色。9個新城,是橋林、濱江、板橋、祿口、柘塘、淳化、湯山、龍潭、龍袍,這些區域將加快主導產業發展,到2035年人口密度提高到0.8萬人/平方千米。新市鎮是涉農街道的集中建設地區,規劃建設竹鎮、馬鞍、冶山、金牛湖、程橋、橫梁、湯泉、永寧、江心洲、八卦洲、西善橋、橫溪、秣陵、谷里、椏溪等29個新市鎮。此外,記者看到,新街口、河西、城南和江北也將作為“市級中心”,服務全市及更大的區域范圍。

            在方案中,特別提到了要“高水平建設國家級江北新區”。記者看到,按照規劃,未來江北新區將形成“一軸、兩帶、三心、三廊、六組團”的總布局。一軸是沿江城鎮發展;兩帶是未來要形成江北新城區濱江公共活動帶和目前已有的山水農業生態帶;三心是江北市級中心、六合副城中心及大廠生產性服務中心,三廊是方山-八卦洲、馬汊河-八卦洲、老山-三橋三個清潔空氣廊道;六組團是江北核心區、大廠高新區、浦口三橋片、六合副城、橋林新城、龍袍新城六個組團。據介紹,按照規劃,江北新區將打造為長三角的“新金融中心”。

            關鍵詞

            交通

            未來南京快速軌道直通揚州、鎮江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從遠景規劃來看,規劃預控過江通道25處,計28條, 其中過江公路與城市道路15條,過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13條,25處通道中,道路與鐵路復合共用通道2處,鐵路與城市軌道復合共用通道1處。至2035年規劃建設23處,計26條。遠景預控軌道交通17號線過江通道和漢中西路過江通道。

            此外,江蘇一直在推動寧鎮揚的發展,記者了解到,未來南京通過快速軌道S51線可直達揚州,通過S52線可直達鎮江。時間均在30分鐘左右。

            航空方面,比較亮眼的是,南京將成為一座擁有“雙機場”的都市。南京目前已有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到2035年,力爭實現祿口國際機場進入全球50強,規劃預留第五跑道。隨著大校場機場的搬遷,南部新城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南京馬鞍機場已經投運,規劃部門表示,遠期將爭取開發成為軍民兩用機場。

            鐵路方面,到2035年,將新增寧淮、北沿江、南沿江、寧合、寧揚寧馬、寧宣黃城際鐵路、鎮宣鐵路、常蕪鐵路、寧蚌洛高速鐵路。

            關鍵詞

            宜居

            三條“紅線”保證“自然山水風韻”


            記者在草案中看到,未來南京要形成“綠城一體,綠文一體”的空間特色,打造具有自然山水風韻、名士江山氣質的山水風貌。所以,要明確景觀視廊,構建“近山低、遠山高;近水低、遠水高”的建筑形態,嚴禁建筑與山比高,控制明城墻沿線、玄武湖周邊的建筑高度。記者了解到,在新一輪的規劃中,南京首次劃出了三道保護紅線,即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及城鎮開發邊界。在古都整體風貌保護方面,記者看到,除了城南、明故宮、鼓樓-清涼門外,還增加了北京東路,形成了四片歷史城區。

            背景新聞

            2035年, 南京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


            記者了解到,此輪修編的是南京城市發展史上第五版城市總體規劃。1978年南京市規劃局成立后,立即著手“補課”——編制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81-2000)》是新中國成立后,南京第一部得到國家正式批準的、具有法規性的城市總體規劃。

            1990年,為適應城市發展需要,南京開展總體規劃修編,在更大空間范圍內進行城市總體布局。《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充分體現山、水、城、林相融的城市環境特色。

            2001年,南京對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形成《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2001年調整版)。南京實施“一城三區”(即河西新城區,東山、仙林、江北新市區)的城市發展戰略。

            《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擁江發展”,從聚焦秦淮河到放眼揚子江,為江北國家級新區的批準與設立奠定基礎。2015年國務院批復成立南京江北新區,標志著南京從“跨江發展”走向“擁江發展”。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