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園林古建工程技術操作規程(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第六章磚料加工工程

        6.0.1施工前操作人員應了解所加工磚料的使用部位及傳統作法要求。以能排出好活為準,確定磚的加工尺寸。異形磚應根據需要做好樣板備用。

        6.0.2所用磚料的規格、質量、品種必須符合文物建筑規定或設計要求。

        6.0.3使用機械加工時,應注意作好防塵工作,防止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6.0.4搬卸磚料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磕碰磚楞或擠傷手腳。

        6.0.5砍磨加工后的磚料,應在平整干燥處分垛碼放,防止磕碰和積水浸泡。雕刻好的花磚應墊刨花或麻片裝入木箱內妥善保存。

        第一節直趟磚料加工

        6.1.1施工準備:按照設計要求及傳統作法備好磚料,支搭罩棚,砌磚桌子。按墻體“好活”定尺寸,砍制“官磚”。

        6.1.2主要工序:

        a)、地面磚(盒子面、五扒皮)

        1)、用刨子鏟刮看面,并用磨頭磨平。

        2)、用平尺和釘子在看面的一邊畫一條直線,并在線兩端側面上分別向底面引畫包灰線,包灰尺寸以3mm為宜。

        3)、用扁子和木敲手沿看面直線鑿去多余部份,再用刨子或斧子“過肋”找包灰。

        4)、用方尺和釘子在看面的另三條邊上找方正畫出三條直線,分別“打直”、“打扁”過肋找包灰。

        5)、用磨頭磨平四面肋,并按“官磚”尺寸磨出轉頭肋。磨好后用“官磚”看面朝下與該磚看面相對貼實推晃,檢查校看面的平整程度,或貼尺檢查。

        6)、淌白地面磚稍磨看面,再鏟磨四肋,不砍包灰。但四個肋要互成直角。

        b)、墻面磚

        1)、干擺墻磚料作五扒皮,要看面平整,相鄰四肋砍磨包灰。城磚包灰約6mm,停泥包灰約4mm。丁頭看面磚包灰,只砍磚長的6/10。

        2)、絲縫墻磚料作“膀子面”,即磚的上面肋鏟磨為平面,不砍包灰,與看面成直角。

        3)、凡各墻轉角處的“轉頭磚”,須鏟磨兩個看面,并視不同情況作“五扒皮”或“六扒皮”。

        6.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七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雜料磚加工

        6.2.1施工準備:按照設計要求及傳統作法算料備磚,支搭罩棚,砌磚桌子,砍制“官磚”,套出樣板。

        6.2.2主要工序:

        a)、檐料磚按照“官磚”形狀、尺寸分層加工砍磨,包灰轉肋寬度應大于出檐尺寸。絲縫膀子面磚應按平面肋朝下放置進行砍磨。

        b)、雜料磚分別按“樣板”進行加工砍磨。搏風磚鏟磨一個看面,過兩個肋并互成直角,在背面與上面肋作揪子眼相通。影壁、廊心墻磚料上肋里口要鑿木人口。

        6.2.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七章第二節的規定。

        第三節磚雕

        6.3.1施工準備:按照設計要求確定雕刻紋飾和圖案,砍磨加工所用磚料。

        6.3.2主要工序:

        a)、按設計用筆在磚面上畫出所雕刻的圖案,多件相同的雕刻可用譜子拓畫,并用小鏨子細耕一遍圖案,釘去形象以外的部份,直至達到立體形象輪廓的要求。

        b)、用鏨子沿花飾圖案側面進一步細致剔鑿,再雕刻圖案細微處及看面,先深后淺,用細鏨子清地整平,最后將圖案內外粗糙處磨平磨細,用“藥”補好砂眼,用磚面水將圖案揉擦干凈。

        6.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七章第三節的規定。

        第七章地面鋪墁工程

        7.0.1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工程設計要求及古建傳統作法。大面積鋪墁時,應首先做出樣板間(段),經檢驗合格后再正式鋪墁。

        7.0.2施工前應對材料,工具進行檢查。所用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規定。經砍磨加工的磚料,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七章第一節的規定。

        7.0.3裝卸運輸成品磚件時,要采取襯墊麻片等保護措施,防止磕碰磚件楞角或擠傷手腳。

        7.0.4操作中使用電動工具時,應經試運轉正常后再操作使用。使用中必須遵守相應的機械操作規程。

        7.0.5操作完成后應注意作好成品保護,適當圍擋并懸掛醒目標志。鋪墁完成的地面嚴禁堆放物料和隨意上人走車。

        第一節磚墁地面

        7.1.1施工準備:按照實際落空尺寸計算排磚趟數與每趟的磚數,邊角及與其它構件相交處有不規則空缺時,應制作樣板并按樣板砍磨加工,同時備好相關輔料。

        7.1.2主要工序:

        a)、細墁地面

        1)、按照設計要求做好墊層處理,抄平,找泛水、在四周墻上彈線。

        2)、依照四周平線拴好室內中心十字線,確定坐中趟位,向兩邊樣趟(排磚趟),“破活”平均排在左、右兩端,總趟數應為單數。

        3)、按方磚坐中規矩,“破活”平均在前后端,墁好中間趟。同時在左、右粗墁一趟,稱為沖趟。

        4)、按兩端沖好趟的磚縫拴臥線,打雞窩泥、墁磚。磚面應平順,磚縫要嚴密。

        5)、把磚揭起,補泥澆漿,在磚的兩肋上刷水、抹油灰,然后重新墁好,用墩錘“叫”平,再戳動擠縫,做到縫嚴跟線。

        6)、鏟掉擠出磚面多余的油灰,然后用磨頭磨平相鄰的磚楞。再按臥線磨齊側肋磚楞,稱為剎趟。

        7)、全部墁好后,用磚藥補好殘缺、砂眼,再墁水活擦拭干凈。干透后用生桐油鉆生。

        b)、糙墁地面

        1)、粗鏟磚面,砍肋找方,不作包灰縫。

        2)、處理墊層,樣趟、沖趟與細墁相同。

        3)、拴臥線,打泥坐漿,墁磚。

        4)、用白灰將磚縫守嚴掃凈。

        7.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二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墁石子地面

        7.2.1施工準備:按照設計要求選定石子粒徑,將石子洗凈曬干,備好相關輔料。

        7.2.2主要工序:

        a)、做好基層處理,抄平、找泛水,釘水平栓線樁。

        b)、栽好牙子磚,按設計圖飾擺好磚條或瓦條,要求上口齊平,并用水泥砂漿堆穩下腳。

        c)、在磚條、瓦條間填抹水泥白灰砂漿。灰漿表面距磚、瓦上口尺寸,應為石子粒徑的50%左右,并按紋飾碼嵌石子,拍壓平實。

        d)、待砂漿初凝后,用毛刷沾水將卵石刷凈、擦干。

        7.2.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二章第二節的規定。

        第三節現澆混凝土仿古地面

        7.3.1施工準備:將基層清理干凈,按設計標高抄平并在四周彈線,有泛水時將泛水同時找好彈出。按設計要求備好水泥、豆石、粗砂等材料。

        7.3.2主要工序:

        a)、提前一天對基層表面進行灑水濕潤。

        b)、鋪澆混凝土前在濕潤過的基層表面刷一道1:0.4素水泥漿,然后貼灰餅、沖筋(間距1.5m),隨后鋪細石混凝土。

        c)、鋪細石混凝土后用長刮杠刮平,振搗密實,表面塌陷處應用細石混凝土補平,再用長刮杠刮一次,然后用木抹子搓平。

        d)、將1:1水泥砂子干灰面均勻撒在細石混凝土面層上,待灰面吸水后用長刮杠刮平,隨即用木抹子搓平。

        e)、第一遍抹壓:用鐵抹子輕輕抹壓面層,把腳印壓平。

        f)、第二遍抹壓:當面層開始凝結時,用鐵抹子進行第二遍抹壓,將面層上的凹坑、砂眼和腳印壓平,然后按設計要求在地面上彈出仿磚縫線。

        g)、第三遍抹壓:當抹壓不出抹子紋時,用鐵抹子進行第三遍抹壓。此時抹壓要用力稍大,將抹子紋抹平壓光,同時比靠尺板用竹片或抹子劃出磚縫。壓光的時間應控制在終凝前完成。

        h)、地面交活24小時后,及時灑水養護,以后每天灑水兩次,連續養護7天。

        7.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二章第三節的規定。

        第四節地面補配整修

        7.4.1施工準備:按照地面碎裂、殘缺情況確定局部揭墁或全部揭墁,備好補配磚料及輔料。

        7.4.2主要工序:

        a)、補配磚地面應首先按原樣做好記錄,然后揭除殘損地面,清除磚上灰跡,補作殘毀墊層,抄平,找泛水,彈線,按原地面作法補配新磚,細墁或糙墁地面。

        b)、石子地面補配或重墁時,應事先繪出大樣圖。所用石子、片石的形狀,粒徑和色澤應盡量與原地面一致。重墁時可使用水泥白灰混合砂漿替代傳統使用的白灰砂漿。

        7.4.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二章第四節的規定。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