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剛過,走進肥西紫蓬鎮新農村,田野之間的苗木花卉連綿不絕,郁郁蔥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近年來,紫蓬鎮新農村立足村情,著力壯大苗木花卉產業,走上了“一村一品”特色發展之路,讓廣大農戶尤其是貧困戶有了致富門路。
貧困戶孫漢全年過七旬,獨自一人生活,田地里的重活已經干不了。“女兒嫁到外地去了,偶爾回來看看。我有低保,加上賣苗木的錢和補貼,一年能有萬把塊錢。”說起現在的收入,孫漢全老人顯得很知足。
孫漢全種了6.5畝苗木,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紅葉李、紅頭石楠、四季青隨風舞動,長勢喜人。聊起這些苗木,老人頓時來了精神。“我種了這3個品種,苗子是苗木公司推薦我買的。去年苗木賣了1000多元,政府還有2000元補貼。”孫漢全說,“村里和苗木公司經常組織客商過來看,價格合適我就賣出去。賣完了再補種上,年年都有收入。”
地處紫蓬鎮西部的新農村曾是肥西縣1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88人。當地農戶有著種植苗木花卉的傳統,不過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強。近年來,該村相繼引入8家農業公司,流轉土地4220畝,發展苗木花卉2900余畝,帶領村民增產增收,貧困戶穩定脫貧。
“這些公司有專門的種植能手、專業的銷售隊伍和專職的綠化施工人員,引進和培育了紅葉石楠、金邊黃秋、茶花、茶梅、豐花月季、櫻花、紅楓、金絲海棠、杜鵑、金桂等新品種,增強了全村花卉苗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新農村黨支部書記張世貴說,該村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格局,苗木花卉銷往合肥、蕪湖、武漢、南京、湖北、河南、江西等地。
張世貴說:“農業公司進駐后,村集體每年可以獲得3.5萬元收入。貧困戶的土地流轉后,每年有穩定的租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既可以進入農業公司務工,也可以在自家未流轉的土地里栽種新品種,并享受農業公司技術人員指導和統一銷售。目前,8家農業公司已帶動廣大農戶發展苗木花卉1081畝,其中就包括33戶貧困戶的127.9畝。2016年,村里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
“苗木花卉產業不僅讓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還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環境。”張世貴說,該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全力做好“一村一品”產業扶貧文章,強村富民。
(記者華新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