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成都:世界最長綠道加速“長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7-05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張明海  
        7月1日上午,成都三環路熊貓綠道活力天地景觀節點上,100多名成都市民共同發出倡議:走進熊貓綠道,爭做健康文明市民。這標志著全國首個主題綠道、成都市民期待已久的熊貓綠道正式分段開放。
        熊貓綠道,只是成都市天府綠道的一個側面——2017年5月,成都啟動天府綠道規劃建設,打造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主體骨架的三級綠道體系和慢行系統,全長約16930公里,被稱為“世界最長綠道”。
        “未來的天府綠道,不僅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還將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永續發展的源動力。”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種樹種花“種文化”
        作為錦城綠道高新段的一個節點,桂溪生態公園可以說是鬧中取靜,雖在繁華城區、高樓環抱,卻獨有一份寧靜。在桂溪生態公園100多米的樣板綠道兩旁,植著樸樹、金桂、八棱海棠等景觀林蔭樹。
        桂溪生態公園,是窺得天府綠道“容顏”的一個小窗。
        據了解,從去年9月開工以來,截至目前,天府綠道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已建成1327公里。“其中,錦城綠道一期項目已建成78公里,新建和提升生態景觀24平方公里,中和濕地、花田濕地、玉石濕地等近期將陸續開放。”成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全面啟動剩余工程建設,建成綠道180公里,景觀綠化54平方公里,加快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生態綠環。
        生態價值,是天府綠道建設的直接指向,但并不是唯一。據介紹,到2022年成都市將全面完成1000個川西林盤整治,結合綠道建設,這些川西林盤勝景將得到充分展現。
        更多的天府文化元素還將加入到綠道中來。6月15日,成都市開展“‘新天府 靚成都’百家博物館綠道行”活動,成都市62家非國有博物館、10家文物藝術品企業及13位收藏界代表為成都綠道建設提意見,專家們表示下一步要把博物館文化“請進”天府綠道。
        根據成都市《錦城綠道文化建設策劃方案》,成都擬定了錦城綠道都廣之野等十景、華都高堂園等三十園的文化植入方案;提出了美術、圖書、非遺、演藝等公共文化活動空間和非國有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等37個項目建議。
        沒有廠房的綠色經濟帶
        上千年的天府之國農耕文化,正伴綠道之美不斷彰顯。
        以天府綠道之錦城綠道為例,錦城綠道范圍是環城生態區內133平方公里的生態用地,規劃內容包括500公里綠道、4級服務配套體系、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態農業景觀區。同時,以19萬畝區域的鄉村田園為基礎,成都市郫都區將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生態,同樣產生經濟效應。今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成都與法國合作方在北京簽約,將在成華環城生態區打造“中法成都大熊貓生態創意產業園——熊貓星球項目”。項目占地面積約5257畝,是現有大熊貓基地的3.5倍,將整合法國最優秀的業界創意機構、博物館及相關產業公司打造——這是全球唯一的圍繞大熊貓主題、以國際領先規劃理念打造的生態旅游項目,將環城生態區綠水青山真正發揮出黃金效應。
        成都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以市場化眼光審視天府綠道經濟價值,以商業化邏輯推進綠道的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產業孵化、管理運營,依托綠道創造生活消費場景、發展綠道經濟。
        更多的創造性空間,還在不斷探索。
        天府芙蓉園注重“農商文旅體科”融合,堅持商業化邏輯,投運后將在數年內實現商業運營平衡;天府沸騰小鎮核心項目,以天府火鍋文化為切入點,將天府文化與綠道建設、特色鎮打造深度融合……
        “天府沸騰小鎮位于成都城北三河街道,結合了木屋、園林等形式。而位于沸騰小鎮里的瑪歌莊園,樹上火鍋、船上火鍋、歌舞表演等等,可謂是‘實力與顏值飛’。”成都市新都區旅游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