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淮安白馬湖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7-20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孔雪 張弢  
             近日,來到碧波蕩漾的白馬湖,只見湖面開闊、湖水清澈,岸邊草色青青,垂柳依依。在湖邊長大的漁民駱明懷欣喜地說,經過幾年生態恢復,野荷成群、菱角滿倉的夢里水鄉已重回眼前。
             看著眼前的生態美景,很難想象就在五六年前,這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駱明懷告訴記者,過去由于缺乏統一管理,沿湖鎮村及湖區百姓為了各自利益,紛紛瓜分、侵占各類湖區資源,湖區出現大面積圩梗圍網,白馬湖變成了水質惡化、舟楫難行的“白馬大溝”。
             為此,我市通過推進“湖長制”與實施保護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各方責任,對白馬湖進行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淮安白馬湖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重點項目處負責人李小菠向記者介紹,自2013年白馬湖入圍全國重點湖泊以來,白馬湖主要實施了“四湖工程”。
             一是退圩還湖,主要是從內源對白馬湖的底泥污染進行清除;
             二是清水入湖,主要實施上游的十條重要河流整治工程,以及節水灌溉工程,對河道進行清淤整治,生態修復;
             三是清淤凈湖,對湖區的棄土區實施生態保護,以免對湖泊形成二次污染;
             四是生態養湖,對白馬湖沿線進行生態修復,以及沿岸實施生態涵養林,涵養水源,保護白馬湖的水質安全。
             “通過實施一系列工程,我們退養的湖面有14.16萬畝,水面較治理前翻了一番,清淤土方量有四千萬方,白馬湖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水質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李小菠如是說。目前,白馬湖湖區凈水面積已擴大到86.7平方公里,較治理前增加了一倍,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年排放量均大幅下降,水質日益趨好,由劣五類總體穩定維持在Ⅲ類水標準,核心區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