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據慶陽市政府披露,鎮原縣太平鎮柳咀村坐落在茹河岸邊。以前,這里的群眾傍山散居,種地為生。如今,當地群眾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有的改造老莊舊院,開辦賓館、農家樂,當起了老板;有的參與景區入股,坐收分紅;有的在景區做生意,收入可觀……
這些變化,都緣于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建設。
村民金多亮的家就在景區附近,隨著景區建設規模逐步擴大,他投資60多萬元,對舊莊院進行翻新改造,建起了田園農家樂,帶動本村村民10多人在此就業,讓原本幾乎沒有價值的舊宅煥發出新的生機。村民金鑫用大部分土地參與景區入股,除了享受土地分紅以外,他還在景區附近擺起了零售攤點,售賣飲料、小吃等,旅游旺季每天收入500多元。
太平鎮依托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開發建設的有利時機,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統籌謀劃產業發展新布局,確定區位和資源優勢相對明顯的柳咀村作為試點村,率先探索和試點“三變+鄉村旅游模式”。
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位于柳咀村,蒲河、茹河流經該村,自然景觀渾然天成。正是得益于這種優勢,太平鎮搶抓機遇,積極與鎮原縣惠達公司對接,以“三變”改革全力提升景區設施服務水平,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
通過扎實開展清產核資,全面摸清核實“三資”存量和變量,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勞務、技藝、房屋等入股參與經營,發展文化產業和餐飲服務業,實現土地流轉、房屋入股、務工酬勞和盈利分紅等多渠道收入。這些變化,都緣于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建設。
村民金多亮的家就在景區附近,隨著景區建設規模逐步擴大,他投資60多萬元,對舊莊院進行翻新改造,建起了田園農家樂,帶動本村村民10多人在此就業,讓原本幾乎沒有價值的舊宅煥發出新的生機。村民金鑫用大部分土地參與景區入股,除了享受土地分紅以外,他還在景區附近擺起了零售攤點,售賣飲料、小吃等,旅游旺季每天收入500多元。
太平鎮依托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開發建設的有利時機,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統籌謀劃產業發展新布局,確定區位和資源優勢相對明顯的柳咀村作為試點村,率先探索和試點“三變+鄉村旅游模式”。
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游區位于柳咀村,蒲河、茹河流經該村,自然景觀渾然天成。正是得益于這種優勢,太平鎮搶抓機遇,積極與鎮原縣惠達公司對接,以“三變”改革全力提升景區設施服務水平,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
經過多方溝通協商,柳咀行政村溝溝自然村以14.2畝村集體土地入股鎮原縣惠達公司,雙方簽訂了部分停車場及沿街店鋪項目聯營合同。由惠達公司負責新建一層框架結構店鋪5棟60間,磚混結構水房1棟,停車位100個并配套相關設施。
該項目建成后,溝溝自然村向惠達公司繳納20萬元保證金,按年出資租用,所有沿街店鋪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經營范圍包括百貨、水果、農副產品、文玩及旅游文化產品等,經營收益按全村實有人口進行分紅。目前,停車場等部分項目已建成并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