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揭陽:人工濕地凈化后水質接近1B標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8-21  來源:南方網  作者:楊洋  
            揭陽普寧市大員村,是練江上游支流一個小村落,數千人的生活污水和養殖廢水,從人工濕地的這一頭進來,還是泛著泡沫的黑臭水體;從那一頭出來,已經可以用來澆花澆草。這其間有著多層過濾以及無數微生物默默發揮作用。

            2018年7月31日,這個人工濕地投入使用后首次監測,污水處理前的化學需氧量是228 mg/L,處理后的監測結果達到60.5mg/L,氨氮、總磷等指標也有大幅減少,均接近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一級B的排放標準。

            監測數據科學印證,通過人工濕地的作用,大員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凈化。濕地種上綠色植物,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只是普寧試水人工濕地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點,2017年以來,普寧已經有17個濕地公園項目建成運行,9個村正在推進建設。人工濕地模式還將在練江流域更多的村落推廣。

            人工濕地項目在大員村遇到新問題

            “多建人工濕地,慎挖河道淤泥。”今年5月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召開的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明確了地區治水的思路。普寧早在去年就開始推進相關工作,大員村試點也遇到了新問題。

            “大員村濕地公園建設前是一條臭水溝,人們經過都會捂著鼻子繞道走。”揭陽普寧燎原街道辦事處主任黃山青說起來,還下意識地皺了皺眉眉頭。據他介紹,戶籍人口4700人,常住人口3200人,人均日排放污水量80升,居民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排入村旁明溝,兼做排洪作用。他向記者出示一張照片,以前這個污水黑得跟醬油似的,這條溝渠成為村民避之不及的一角。

            去年,從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來普寧掛職副市長的熊孟清,主導推進當地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利用人工濕地來進行污水處理。其中試點落戶大員村。

            一開始當地的干部也有疑慮,這大員村是平平整整的低洼地帶,污水沒法靠重力流動,這水怎么能夠進行過濾呢?

            這還確實是個問題。熊孟清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工學博士,對于垃圾處理、城鎮污水處理有深入的研究,2017年以來,推動過大壩糧田村等地的人工濕地建設,但是像大員村這樣,村范圍內落差小于300毫米的情況還是新遇到。這樣的地理條件,不利于建設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

            “就大員條件,必須克服一些新困難。沒辦法,為了潮汕平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必須硬著頭皮建設大員這個濕地公園示范項目。”熊孟清分析,如果大員村能建成濕地公園,潮汕平原自然村都可建,為了這個示范作用,冒風險也得建設。經過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是,污水處理經過沉砂池+沉淀池(沉淀/厭氧池)+礫石池(過濾/兼氧消化)+明溝荷花睡蓮及水草吸收的模式。項目的具體效果如何,還要在實踐中落實和進行修正。

            公園建設還歸“鄉村自治”

            方案定下來之后,項目建設就需要人來推動。

            熊孟清去年掛職以來,指導建設多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推進起來也并非很容易,主要是因為各村情況千差萬別,很難復制一個整治模式。有了科學施策的方案還不夠,關鍵還是要有村民的行動。但由于村落空心化和老年化現象較嚴重,村集體經濟較弱,導致人力、財力和智力缺乏;此外,普遍存在的搭便車、鄰避、破窗心理和諸如打包PPP、連片治理等擴大化,一些村的村民不一定會積極對待。

            “根本原因在于農民信任流失。一是農民對政府和村委等代表的公權力的信任流失,二是對專家代表的技術體系的信任流失,三是對村規民約乃至法律法規的信任流失。信任流失導致社會生態惡化,內耗等亂象橫生,社會治理成本增大。”熊孟清分析,重建信任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鑰匙。

            大員村在這一點上,當地干部所起的積極作用值得肯定。黃山青介紹,濕地公園的建設還歸“鄉村自治”,當地干部改變以往從上至下、政府包攬建設的支持方式,充分調動村委的主動性和掌控性,放手讓村委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自建自管。村委會自行尋找施工隊伍負責施工,普寧市政府對其進行技術交底與施工規范,建成后由鄉村自行管理。

            熊孟清也深有體會,重建信任的關鍵是加強政治干預,重建信任的途徑是在處理每一件事物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強化村自治:“只有堅定民族復興信念,提振鄉村振興信心,重建信任,整合民心,方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正所謂‘民心所歸,大事可成’。”

            因村施策全面推廣

            在當地的推動下,大員村的人工濕地3月23日踏勘現場,3月25日開工,5月15日基本建成,又經過近2個月不斷完善,目前出水可達到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排放1B標準以上,運行費用幾為0元,初步具備凈化+綠化、美化、文化功能。正值盛夏時期,人工濕地種植的荷葉招展,周邊基本沒有黑臭的味道。

            村民還熱情地到熊孟清的微信下留言:“濕地公園的建設徹底解決了困擾大員村村民污水處理的難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環境。經過一套科學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之后,排出的水清澈明亮,溝渠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根據普寧市統計的情況,2017年以來,普寧市以妥善處理農村污水為基本任務,因村施策,建設示范項目,推動農村污水處理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群眾滿意的效果,目前,已有池尾街道上寮村、上耘村、大壩鎮糧田等17個濕地公園項目建成運行,大壩鎮半徑村、占隴鎮林厝寮村、定厝寮村、梅林鎮上寮村、邊埔村、松樓村、船埔鎮石井自然村、大坪鎮新福村歐公陂自然村、鮜溪鄉坑樓村等9個村正在推進建設。濕地公園的建設注意因村施策,優先考慮村集體用地、荒地、邊角地,充分結合當地資源,靈活變通,融入周邊環境。

            “在環境治理中,廣東人口密度大、環境容量稀缺,越稀缺的地方越要采取環境生態修復的方式增加環境容量,加快形成人努力天幫忙的良好局面。”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督查組組長、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全省水污染防治座談會上,提出應該在區域重要流域湖泊積極建立生態緩沖帶,大力加強濕地建設。

            目前,除了普寧,在練江流域的潮南、潮陽等地,都已經有成熟的人工濕地在發揮作用。下一步,地方將抓緊培養市、鎮兩級技術人員,抓緊制定出水監測辦法,有利于推廣人工濕地治污落地。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