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海拔高聳,世稱“世界屋脊”;
這里孕育三大江河,被喻為“中華水塔”;
這里是全球高海拔地區唯一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
這里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是生態系統最為脆弱的地區和最原始的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關系到區域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由于位于高寒、高海拔等青藏高原獨有的環境條件,在悠長的歲月中,形成諸多獨特的適應高原特殊自然環境的水生生物物種。
這些物種維系了高原水體生態,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和基因庫,在物種保存、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2007年開始,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聯合省內外有關科研院所進行的7次水生生物調查結果顯示,三江源區魚類資源基本處于原始狀態,水生生物保存相對完整,沒有遭到人為破壞,但部分物種處于瀕危境地,亟待保護。
保護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就是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更是保護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從開展三江源區漁業環境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到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從建立瀕危魚類救護中心開展專項救護到組織專家開展三江源科學考察,從開展土著魚類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到開展增殖放流效果評價,青海開展保護宣傳、保護黃河漁業資源的腳步從沒未停歇。
每年,全省通過舉辦黃河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組織當地農牧干部職工、各族群眾和寺院僧侶等進行現場放流活動,宣傳保護黃河漁業資源,不僅擴大了社會影響,還提高了民眾生態環保意識。
特別是地處藏區的三江源地區,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影響,藏族群眾形成了主動護魚不捕殺天然野生魚類習慣。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科學放生的常識和有效監管,一些不科學的放流放生活動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比如,放流放生非本地物種導致外來物種入侵,放流放生人工選育和雜交品種引起本地水產種質資源的嚴重退化,還因操作不當造成魚類大量死亡。
為防止外來物種對土著物種的侵害,青海省農牧廳先后于2009年、2013年兩次下發了關于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民間放生活動的通告,加強對群眾隨意性放生的監管,引導和規范群眾環保放生、生態放生。
8月23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和青海省農牧廳聯合主辦,中國水產科學院、中國佛教協會、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青海省佛教協會協辦,以及青海省農牧廳漁業局、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貴德縣農牧林業和環境保護局承辦的2018年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將在貴德縣黃河段拉開序幕。
這是一次近年來青海省最大規模、以“科學放生、文明放流”為主題的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旨在引導民眾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放生、文明放流,將修復黃河上游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下去,通過攜手同行,共同擔負起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歷史重任,繼而造福子孫、惠澤后世。
這里孕育三大江河,被喻為“中華水塔”;
這里是全球高海拔地區唯一的大面積濕地生態系統;
這里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是生態系統最為脆弱的地區和最原始的地區之一,其生態環境關系到區域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由于位于高寒、高海拔等青藏高原獨有的環境條件,在悠長的歲月中,形成諸多獨特的適應高原特殊自然環境的水生生物物種。
這些物種維系了高原水體生態,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和基因庫,在物種保存、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2007年開始,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聯合省內外有關科研院所進行的7次水生生物調查結果顯示,三江源區魚類資源基本處于原始狀態,水生生物保存相對完整,沒有遭到人為破壞,但部分物種處于瀕危境地,亟待保護。
保護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就是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更是保護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從開展三江源區漁業環境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到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從建立瀕危魚類救護中心開展專項救護到組織專家開展三江源科學考察,從開展土著魚類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到開展增殖放流效果評價,青海開展保護宣傳、保護黃河漁業資源的腳步從沒未停歇。
每年,全省通過舉辦黃河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組織當地農牧干部職工、各族群眾和寺院僧侶等進行現場放流活動,宣傳保護黃河漁業資源,不僅擴大了社會影響,還提高了民眾生態環保意識。
特別是地處藏區的三江源地區,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影響,藏族群眾形成了主動護魚不捕殺天然野生魚類習慣。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科學放生的常識和有效監管,一些不科學的放流放生活動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比如,放流放生非本地物種導致外來物種入侵,放流放生人工選育和雜交品種引起本地水產種質資源的嚴重退化,還因操作不當造成魚類大量死亡。
為防止外來物種對土著物種的侵害,青海省農牧廳先后于2009年、2013年兩次下發了關于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民間放生活動的通告,加強對群眾隨意性放生的監管,引導和規范群眾環保放生、生態放生。
8月23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和青海省農牧廳聯合主辦,中國水產科學院、中國佛教協會、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青海省佛教協會協辦,以及青海省農牧廳漁業局、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貴德縣農牧林業和環境保護局承辦的2018年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將在貴德縣黃河段拉開序幕。
這是一次近年來青海省最大規模、以“科學放生、文明放流”為主題的黃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旨在引導民眾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放生、文明放流,將修復黃河上游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下去,通過攜手同行,共同擔負起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歷史重任,繼而造福子孫、惠澤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