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北京:改造設計巧 行道樹和老建筑融為一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9-0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何鋼  
      正在進行沿街立面整治的北京東路,最近幾幢建筑落架后,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和別具特色的民國風。最令人稱奇的是,太平門附近沿街
            正在進行沿街立面整治的北京東路,最近幾幢建筑落架后,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和別具特色的民國風。最令人稱奇的是,太平門附近沿街一排法桐的粗大枝干均“融”入建筑中,并從屋頂穿出,仿佛為建筑撐起一把把綠色大傘。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護法桐,建設和施工單位精心設計和施工,用了4個月時間讓建筑和大樹巧妙融合成一道新的景觀。

            北京東路二期立面綜合整治起于太平門,向西延至進香河路、丹鳳街。由于沿途法桐眾多,且均有五六十年歷史,因此在建筑立面改造中,也格外注重對大樹的保護。太平門附近金陵大藥房一帶建筑,法桐枝葉茂盛,不是搭在樓體上,就是掛在屋頂上。代建單位中設設計集團項目負責人袁鉆良說,當初園林部門查看后,對一些短小樹枝進行了修剪,但粗大的枝干不能動。法桐樹呈“Y”形,一側伸過屋頂,一側伸向馬路,如果修剪一側,勢必造成大樹失衡,容易傾倒。再者,按照相關規定,這樣粗的枝干也是不能修剪的。“為了保護大樹,我們本來已經準備放棄尖頂的設計方案。但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我們想盡辦法,保持了原有的設計風格。”袁鉆良告訴記者,這排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穿孔鋁板與茶色玻璃錯位搭配,在尖頂的三角區設置了圓形的玻璃窗花。因為大樹不能動,所以窗花的設計位置必須確保樹干能準準地從中穿過去。“為了讓大樹與建筑完美融合,設計師和施工隊像繡花一樣,一點點計算,一點點施工。沒有大樹的位置2個月就能做完,這個區域做了4個月。”袁鉆良說。

            在北京東路立面整治過程中,一些居民反映,法桐樹枝伸展到陽臺影響晾曬,對此,項目單位向園林部門申請,對符合條件的做了適當修剪。太平花園小區原計劃改造臨街4幢居民樓,但議事會上居民要求將內部其他單元樓也一并改造。經過多輪商討并報玄武區批準,最終定下7幢居民樓和金陵御花園2幢的改造計劃。目前太平花園小區已開始搭設腳手架。東大新一舍在臨街改造中,增加了豎向突出的立柱設計,居民反映影響采光和通風,設計單位聽取意見,將立柱全部改成中空設計,既能透射陽光又通風。“沿街立面整治,歸根到底是為居民服務,哪怕建設時間加長,也要讓群眾滿意,這才能體現精細化建設管理的宗旨。”袁鉆良表示。

            據了解,北京東路二期立面整治共38幢建筑,目前已有9幢完成整治,12月30日將全部改造完畢。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