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昆明市東川區近幾年實施荒山造林24萬畝,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
東川是全國著名的“銅都”,但特殊、脆弱的地質構造和長期過度開發使東川成為生態極度脆弱的貧困地區,數千年的銅礦開采、50年底以后毀滅性的伐薪煉銅和過度墾殖、干旱少雨的干熱河谷立體氣候和復雜多樣的地質構造共同形成了東川山河的滿目瘡痍,東川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1985年,東川森林覆蓋率僅為13.3%,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卻達到70%。
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將“生態修復”作為戰略發展思路之一。東川區林業局局長王俊介紹,2012年以來,東川每年投入造林資金1000萬元,全區共實施荒山造林24萬余畝,建設核桃基地24.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20.77%上升到2015年的31.09%,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東川是全國著名的“銅都”,但特殊、脆弱的地質構造和長期過度開發使東川成為生態極度脆弱的貧困地區,數千年的銅礦開采、50年底以后毀滅性的伐薪煉銅和過度墾殖、干旱少雨的干熱河谷立體氣候和復雜多樣的地質構造共同形成了東川山河的滿目瘡痍,東川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1985年,東川森林覆蓋率僅為13.3%,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卻達到70%。
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將“生態修復”作為戰略發展思路之一。東川區林業局局長王俊介紹,2012年以來,東川每年投入造林資金1000萬元,全區共實施荒山造林24萬余畝,建設核桃基地24.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20.77%上升到2015年的31.09%,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