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杭州毛家漾港整治提升 走出了一條勵志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0-30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金良瓶  
            大片的綠地,蜿蜒的游步道,水岸豐盈的植被,還有杜甫橋下潺潺流水……近日,記者在余杭良渚夢棲小鎮創新中心采訪時驚喜地發現,幾年前還是水葫蘆成片、浮萍滿河的毛家漾港竟已完全變了模樣。從曾經的黑臭河,到如今的小鎮一景,毛家漾港整治提升走出了一條頗為“勵志”的道路。

            由凈到美 水岸同治

            毛家漾港,水長而美,南起良渚歌羅橋港(邑浪橋)、北止良渚港(邱家塢),全長5.3公里,宛如一條大動脈貫穿夢棲小鎮及良渚文化村。老底子兩岸百姓飲用浣洗、耕作澆灌,都離不開房前屋后的這一渠溪流。但也由于缺乏治理,幾年前這里一度淪為黑臭河道,失去了往日顏值。

            “2014年,良渚街道開始探索毛家漾的生態治理。”良渚街道生態環保處處長胡曉燕介紹說,近4年時間里,良渚街道完成了毛家漾沿岸5個居民小區2450戶居民的雨污分流改造,沿河90%以上農戶完成截污納管建設。根據分段整治的原則,良渚街道還投資750萬元逐步對河道進行生態化整治,每年實施增殖放流育苗50萬尾,對毛家漾港交接斷面上下游一定范圍內,開展人工生態修復措施,采用種植水生植物、增氧曝氣等綜合措施,全面實現了河道生態化。

            隨著生態治水理念深入人心,兩岸百姓對毛家漾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紛紛投入到“全民治水”的行列中。在落實“河長制”的同時,街道成立毛家漾保潔隊伍,組建“三員”,即河道保潔員、垃圾清運員、村社監管員隊伍,助力治水護河。

            從美到親 人水更和諧

            在水清岸綠的基礎上,良渚街道又把挖掘毛家漾鄉愁和保護、修復河道生態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為沿河百姓創造更多更好的親水體驗。

            這些年,在毛家漾港西岸,濱河公園、白鷺郡公園、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曉書館)等陸續建成。兩萬多良渚文化村的村民,成了如今毛家漾港畫卷上的主角。文化、藝術、生活,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重新生長,這一次,人們書寫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是現代的社區居住理念的根植。

            2016年,良渚街道對崇福村邱家塢區塊進行提升改造,利用原有的邱家塢糧庫改建成夢棲小鎮創新中心。

            安藤忠雄設計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的良渚博物館、日本建筑師津島曉生的作品美麗洲堂等經典建筑、張永和領銜設計的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毛家漾港沿岸,遍布大師之作。

            為幫沿岸百姓尋回水鄉記憶,下一步,良渚街道還將對毛家漾港文化開展更深入的調查。在此基礎上,打造有文化記憶、詩情畫意、休閑野趣、浪漫情懷、健康生態等主題的沿岸設施,策劃與展示鄉土文化,讓更多百姓樂在其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